眼看總理寶座岌岌可危,莫里森終於撕下偽裝,對華態度180度驟變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澳大利亞莫里森政府莽撞的外交手段,澳大利亞與中國、美國和法國的雙邊關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痕,這使得澳總理莫里森的支持率在今年11月時下跌至18個月以來最低水平--44%,而這也促使莫里森一度改變對華態度。
據《澳大利亞人報》11月15日報道,一項民調結果顯示,莫里森的支持率下跌至44%,是他領導的政府去年3月被批應對林火不力以來的最低水平。調查還顯示,如果大選在近期舉行,莫里森領導的自由黨-國家黨執政聯盟將以47%的支持率敗給53%支持率的工黨。在澳大利亞即將於明年上半年舉行大選的背景下,上述報道對莫里森來説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而在報道出爐後不久,他和他的內閣成員便向中方發出了對話請求。綜合外媒報道,11月17日,澳大利亞貿易、旅遊及投資部長丹·特漢在談及彼時剛落幕的中美元首視頻峯會時表示,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且重要的對話,這也是澳大利亞希望和中國做的事。而在11月18日,莫里森表示,澳大利亞始終對中澳對話持非常開放的態度,並尋求抓住任何機會開展對話。
不過,即便澳方一再“求對話”,中方也沒有接受請求,而這也讓眼看總理寶座岌岌可危的莫里森撕下了偽裝,對華態度180度驟變,決定在“反華”道路上走到黑了。
據《澳大利亞人報》報道,12月2日,澳大利亞眾議院通過“2021年自主制裁修正案法案”。據悉,該法案被稱為澳版“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澳媒普遍認為,該法案的通過,旨在加大對中國、俄羅斯和緬甸政府及個人的制裁力度。需要重視的是,該法案在立法程序上存在較為露骨的政治意圖,根據澳聯邦議會的立法程序,眾議院審議過程需要經過一讀、二讀和三讀的多次辯論和討論過程,通常在不同的會期完成,然而,上述法案在12月1日被參議院通過後,於2日在眾議院一天內完成全部三讀過程,操作流程實屬罕見。結合澳將於明年上半年舉行新一屆大選等因素來看,有分析人士認為,不排除莫里森利用國際關係來影響國內政治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