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獻自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神盈盈 整理
人物檔案:
1942年出生,1972年8月1日入黨
1961年9月-1970年3月,在濱縣黃河修防段工作
1970年4月-1976年11月,任濱縣黃河修防段北鎮分段分段長
1976年12月-1983年9月,任惠民黃河修防處副主任
1983年9月-1990年3月,任東營黃河修防處主任
1990年3月-1993年9月,任淄博市河務局局長
1993年9月-2002年11月,任黃河河口管理局調研員
2002年12月,從黃河河口管理局退休
我是東營修防處第一任主任。1983年9月,為適應勝利油田開發和東營市建市需要,東營修防處開始組建,這也是黃河河口管理局的前身。當時我任惠民黃河修防處副主任,領導找我談調任的事情。作為一名黨員,咱有啥好説的呢,就一句話:“組織安排,堅決服從。”
楊洪獻(右一)1983年9月至1990年2月任東營修防處主任(資料圖片)
組織安排的工作,咱堅決執行,但當時這邊條件是真的苦。因為是剛開始組建,修防處幾乎什麼都沒有,要錢沒錢,要人沒人,一切需要白手起家。不過既然組織讓咱來,那咱就來,不僅來,還得幹好,這才能不辜負組織,不辜負一起幹事的黃河職工。也是為這個,咱一直強調艱苦創業、自力更生。
要説起來,咱當時那些黃河職工們是真給力!1983年11月15日,我和最初的十幾名職工來到黃河邊的王營分段,全面展開組建創業工作。寒冬臘月,職工們全部擠在二十幾間平房裏,既在這辦公,也在這生活。幾間平房,用席子一隔,就是一間宿舍。就是這樣的條件,咱們職工們也沒啥怨言,該咋幹活咋幹活。
為啥能堅持下來?還真沒啥別的原因,就是咱指導思想明確,大家夥兒執行力強。組建創業之初,咱就對自己創業者的身份有着明確的認知:服務當地發展,服務油田發展,咱們是來創業的、吃苦的、幹事的,不是來享福的。別管啥時候,組織怎麼定的怎麼幹,保證不走樣。
也是這一年的冬天,黃河自西河口開始插封,水位瞬時高漲,出現嚴重凌情。防凌防汛是咱黃河職工一項重要工作。在凌情發生後,東營修防處全體職工堅守一線,從臘月十七到臘月二十七,前後整整十天,持續排查險情,迅速組織實施了39公里窄河道冰凌爆破。冰凌爆破的實施,以及後續救援措施的及時到位,最大程度上減少了沿黃羣眾和油田損失,確保了羣眾生命和油田生產安全。當然,地方、油田乃至上級部門,都給予了大力支持,我們也最終戰勝了1983-1984年度凌汛。也是在這個防凌過程中,咱們黃河職工們的專業敬業得到了東營市和勝利油田的高度認可。
經此凌汛,黃河河口地區部分堤坡被削去了三分之一,險工、護灘破壞嚴重,堤防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其中,孤東圍堤工程是為確保油田生產不受伏秋大汛以及凌汛影響而建。為確保工程進度,咱們這些黃河職工們一直在工地幹到臘月二十幾,來年正月十五之後繼續施工,當年4月份如期完工。
與此同時,為緩解地方、油田引用黃河水的壓力,經過多方爭取,引黃閘、揚水站也有序建設。從1985年到1988年,每年改建或新建2座引黃閘,徹底改變了東營地區的引水面貌。咱這支隊伍也憑藉幹得快、質量好、省錢省心、羣眾認可度高、地方支持等優勢,被讚許為“黃河鐵軍”,最關鍵的是,當年咱修建的這些引黃閘、揚水站,現在仍在發揮作用。東營鹽鹼地比較多,涵閘建起來之後,能有效滿足當地灌溉以及油田用水需求,當地的工農業發展得到了黃河水的助力。
幹事不容易,但只要大家齊心協力,也沒有多大困難。黃河人有這麼一股拼命幹、不怕困難勇往前的精神頭。取得這些個成績,歸根就是黃河職工們,尤其是一線人員乾的好。咱作為帶頭的,就是領着大家幹好,給大家做好服務、解除後顧之憂。
隨着發展,職工們工作和生活條件也得以改善。1984年11月,東營修防處正式遷到油建工農一村辦公;1990年12月,修防處更名升格為東營市黃河河務局;次年3月,黃河河口管理局正式成立,轄有東營、河口、墾利、利津四個縣(區)河務局和一個黃河口治理研究所;1995年,黃河河口管理局遷到東營市東城區辦公。
楊洪獻(右一)參觀黃河工程建設
雖然條件改善了,但咱河口黃河人的艱苦創業、吃苦奮鬥的精神沒變,就像這些涵閘仍在發揮作用,咱們精神傳承了下來,那種拼搏幹事的勁頭沒丟。在八十歲的門檻上,回顧過往,總算沒辜負組織的安排,沒辜負當初幹事創業的決心,沒辜負一起創業的職工們,幹好了才心安。
對黨説句心裏話:
黨的偉大精神和光榮傳統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不僅為我們指引方向,更是我們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回顧這幾十年的工作經歷,從東營修防處的組建,到黃河河口管理局的發展,都是在黨和組織的指引之下,一步步前行。年近八十,黨齡四十九年,作為老黨員、老黃河,我將始終堅持跟黨走,堅守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