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律師在老撾

中新社昆明5月5日電 題:中國律師在老撾

中新社記者 胡遠航

儘管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鹿斌和他的老撾法律界朋友已經有些時日未能謀面,但大家依然在網絡上聯繫熱絡。“期待全球疫情好轉,我們能如約來到昆明學習。”老撾朋友這樣給鹿斌留言。鹿斌回覆道,“等12月中老鐵路通車,我就坐首班車回老撾。”

鹿斌是昆明市律師協會副會長、八謙老撾律師事務所執行董事。過去十餘年間,他不停往返於中國和老撾,在收穫事業的同時,也收穫屬於他的老撾友誼。

2006年,受中國企業投資的一個萬象商場項目委託,鹿斌第一次走進老撾。

“當時,老撾的寧靜和人民的友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後來,隨着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入老投資,我的老撾之行也越來越頻繁。”鹿斌告訴記者,因為業務增多,其所在律所2016年在老撾設立分支機構,這也是在老撾設立的首箇中資律所。

一開始,因為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等方面原因,鹿斌和同事們的業務開展得並沒想象中的順利。

“一個項目的落地,法律服務貫穿始終。立項之前,我們要做‘先行者’,對項目開展法律及風險調查;談判階段,法律服務團隊要與市場開發團隊、財務資金團隊等‘協同作戰’;建設運營階段,更要確保協議履約合法合規。”鹿斌介紹説,儘管中老兩國的司法體系相似,但因為語言不通,涉及專業表達時很容易出現理解偏差,每個環節都不容忽視。

“跨國項目的特殊性,要求法律服務人員不僅熟知當地法律、擁有豐富的執業經驗,還要有國際視野和跨語言、跨文化的法律運用能力,極具挑戰性。”鹿斌説。

在實際工作中,鹿斌的團隊摸索出“談判備忘錄制”工作模式。每日的談判都以書面備忘錄的形式確定,並最終形成中、老、英三種文字的協議。每一個項目協議背後,都有着中老雙方無數次的溝通。

正因為不斷交流,大家也越來越瞭解彼此,並逐漸建立信任感。近年來,越來越多老撾法律界人士選擇到中國交流、進修。這其中,就包括鹿斌的老撾法官、律師朋友們。

“透過我們這些在老撾的中國企業和律師,老撾法律界看到一個更真實、全面的中國。他們非常願意多到中國走走。”鹿斌説。

鹿斌透露,近年來,中國投資在老撾趨於規模化,環評一票否決、土地使用程序齊備等已是項目開工建設的標配。老撾民眾對中國企業的認同感也越來越強。以其所在律所為例,就吸引了3位老撾資深律師加入。

“近10年,老撾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極大改善。就在6年前,老撾還沒有自己的衞星。一年前,老撾尚無一條高速公路。如今這些都有了。”鹿斌感慨道。

這背後,有着中國的支持。如老撾首都萬象瓦岱國際機場改擴建項目、萬象凱旋門公園、老撾首條高速公路萬象至萬榮段及"老撾一號"通信衞星地面接收站等,都由中國企業參與建設。

如今,走在萬象街頭,老撾朋友們見到鹿斌會自然地蹦出幾句“你好”,小商販們也會熱情招呼“歡迎再來”。這讓鹿斌深感,“國之交,在於民相親。”

鹿斌預判,隨着12月中老鐵路建成通車,兩國人民友誼將會進一步加深,老撾也將迎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屆時,兩國民眾可以“早上在昆明吃米線,晚上在萬象品老撾啤酒”。(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律師在老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