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表劉穎:應進一步健全首都的科學教育體系

黨代表劉穎:應進一步健全首都的科學教育體系

“在京高校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形成,是我們未來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6月28日,在分團的討論會上,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副院長劉穎説道。作為高校教師和一線的科研工作者,她認為,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為今後五年首都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和工作舉措,自己聽後深受鼓舞。

黨代表劉穎:應進一步健全首都的科學教育體系
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副院長劉穎。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校內深化創新能力建設 校外積極推進科技融合

報告強調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進一步強化“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加快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劉穎認為,從高校內部來講,要進一步深化高校創新能力建設,優化學科建設佈局、促進學科交叉創新、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以她所任職的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為例,2020年5月接教育部文件進行籌建,於2020年9月23日正式成立,距教育部發文僅僅4個月的時間。“作為二級實體機構,這樣的成立速度在北大發展歷史上也是罕見的,體現了學校對於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的決心。”

劉穎介紹,學院將瞄準10年—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顛覆性技術,通過新藥研製、高精尖科研設備和醫療裝備的研發以及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生物醫學的應用,試圖解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麪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問題。

此外,劉穎説,要積極推動校地合作、校城融合,使科技成果轉化真正在首都落地。“我們學院目前承擔着懷柔科學城的生物醫學成像國家大設施建設,如何建好大設施項目,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羣,需要高校和地方探尋更好地協同合作模式。”  

“雙減”下培養青少年科學興趣 賦能科技創新人才

對於未來五年首都發展,劉穎希望能夠建立健全科學教育體系,助力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報告中提到要繼續深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雙減’工作,作為一名從事科研工作和有着多年科普經驗的高校教師,我建議在‘雙減’背景下,豐富校內的青少年科學教育內容,開設課後科學實踐課程。”劉穎認為,這不僅能解決“課後三點半問題”,更能充分利用課後實踐培養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和創新意識,賦能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我在中學時,曾利用香蕉做了DNA的提取試驗,突然發現原來基因並非神秘而遙不可及,如此激發了我對生物科學的濃厚興趣,並鑽研至今。”劉穎舉自身的例子印證培養青少年科學興趣的重要性。

劉穎認為,首都市民科學素養的提升對於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也尤為關鍵。希望能夠鼓勵一線科研人員利用自身優勢,參與科學課程建設和科學培訓;鼓勵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高質量的首都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首都教育體系。“希望未來通過多方聯動和資源整合,進一步健全首都的科學教育體系,有效助力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發揮首都教育更大的作用。”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李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6 字。

轉載請註明: 黨代表劉穎:應進一步健全首都的科學教育體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