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微信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濫用截屏
截屏功能與職場大多數禮儀背道而馳。兩個人的聊天是非常私密的行為,發送出去與暴露他人和自己的隱私沒有區別。在職場上使用微信截圖要格外謹慎,不要隨意截屏為證,更不可隨意把截屏發送給第三者。
(2)羣裏也要講規矩
單位羣的感情交流功能相對弱一些,主要是為了工作。所以在工作羣裏聊天,如果不是工作必要,一定要適可而止。同時,不要隨便拉陌生人進入羣裏,以免泄露工作秘密。
(3)慎用語音
雖然微信交流方式很豐富,有文字、語音、表情等,但交流時對方性格、身處環境、職位高低等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對於那些職位比自己高很多的人,最好的方法是直接電話過去,除非是私下關係極好,一般不要使用語音。為了工作方便和準確無誤,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要使用語音。
(4)注意溝通效率
單位裏使用微信溝通,一定要考慮對方處境。比如對方身處領導崗位,事務極其繁忙,這時候切勿使用“看到請回復”“在嗎”這些詞,要直接切入主題。如果稍微感到溝通效率低下,可馬上致電詢問。設想溝通對象處境,隨時調整溝通節奏,工作會更加順暢。
(5)區分朋友圈和工作圈
朋友圈是每個人的一張網絡面孔。若工作和生活共用一號,一定要注意朋友圈分組。你發了一條在親戚朋友們看來逗趣的內容,同事老闆看到了可能是另一個感受,或許會不知不覺間造成一些誤會和偏見。在人際關係和社交工具使用上,一定要因人而異,這一條是常識。
(6)勿濫用私人化表情
對私人化、真人截圖等比較特殊的表情的認可,一般限於私人圈子,但在單位羣裏用可能會使一些人生厭。單位羣年齡差異大,不太適宜使用各種怪異表情,你只是想活躍氣氛,但實際上是增加了負面印象。
(7)不要處理太複雜的問題
機關工作,準確和效率永遠是第一位的,微信的即時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嚴謹程度上卻是短板。對於複雜問題,不論你是長篇大論還是長談良久,都很容易出現誤解和誤判,還是電話或面談更好。
(8)及時回覆信息
及時回覆他人信息是一種美德。
具體如何寫好工作短信和微信?以下內容會幫到你。
公務短信或微信的基本要求
(1)稱謂恰當禮貌
稱謂要表達清楚接收方的身份,並體現禮貌原則。
(2)首句反映主題
在首句中即反映出主題,旨在幫助接收方及時高效地讀取信息。
(3)內容簡潔條理
儘可能用一條信息容納全部信息,減少信息往來次數。如果需要傳遞的信息有多項,宜分點闡述。
(4)尾語按需設置
如果是比較重要的事情,可在結尾處註明“收到請回復,謝謝!”。如果沒有收到回覆,有必要打個電話確認對方是否收到信息。特殊的公務短信或微信比如通知,應使用專用尾語“特此通知”,以示規範和嚴謹。
(5)署名明確勿漏
公務短信或微信較為正式和規範,結尾處署名更正規。
(6)公務短信或微信的用語原則:
禮貌、規範、温和。
(7)公務短信或微信的內容規則:
內容應與公務有關。簡明扼要,突出要點。切忌過於口語化。
公務短信或微信的使用規則
(1)發送時間恰當
最好在工作時間發送,以保證接收方及時處理。早上8:00以前、晚上10:00以後最好不要發公務短信,因為短信或微信提醒的響聲或震動聲會打擾對方休息。
(2)妥善處理接收延遲的情況
如果是比較重要的事情,最好請對方回覆以確認收到,或者在短信或微信發送之後致電對方詢問接收情況。
(3)不得濫發短信或微信
要做到“三禁止”:禁止發送與公務無關的信息;禁止羣發廣告或非法信息;禁止對無關人員發送信息。
聊微信十大禁忌
(1)不招惹是非:帶有明顯偏激、過分傾向的內容和圖片不發為好,這樣可使你遠離是非。
(2)不能低俗:過分低級庸俗的內容和圖片不宜轉發,因為你的作品是你自身品味的客觀反映。
(3)不能咒人:不可強制別人轉發你的作品,比如:轉了將走大運、發大財,不轉將會如何如何……這是微信交流中的大忌。
(4)不能泄露他人隱私:不能隨意發表未經他(她)人同意、帶有個人隱私性質的內容和圖片,這涉及人權和肖像權,也是行規。
(5)讚了才能轉:看到別人精彩文段和圖片意欲轉發時,應先“贊”後轉,這是禮貌,也是涵養。
(6)注意禮尚往來:不要只看不發不轉,要尊重朋友的勞動成果,否則有可能被朋友遺忘,或打入黑名單。別人向你“打招呼”時,也應儘可能及時予以回應,這叫禮尚往來。
(7)在朋友圈內不發個人生活瑣碎和煩惱的事,這既影響朋友們的情緒,浪費朋友們的時間,也會暴露了個人隱私。
(8)涉及國家和工作單位機密不要發,哪怕一對一發也不妥,信息網絡時代都有被記錄和泄密的可能。
(9)對經典的微信可加收藏。要經常看,經常讀,領悟其內涵,自己就不斷會有新發現、新感受、新提高、新收穫。
(10)別讓微信綁架你的生活,再好的東西也是雙刃劍,把握好尺度才能讓微信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絕不能成為低頭一族,影響工作生活和健康。
來源/共產黨員 工人日報
責編/寬珍措
監製/智華堅贊 總監製/劉增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來源:海北新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