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媽媽,我把錢丟了”,兩位媽媽不同的反應,影響孩子未來的格局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綜合

父母都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其實,有時候教育孩子從很小的事情都能體現的出來,包括父母平時的言談舉止,和對孩子做錯事的處理態度,對於孩子都可能是不小的影響。我們來看兩個孩子同時丟了100元錢,兩位媽媽的反應,到底誰的處理更合適呢?

第一位媽媽:當場就發火了,直接訓斥孩子:“你怎麼這麼笨,從小就這樣,做什麼事情都做不好,錢丟了,你怎麼沒把自己給弄丟呀?真不知道養你做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笨死了!”

原本就因為丟錢而傷心的孩子,聽到媽媽這樣説,肯定會更傷心,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們對於犯錯也是會愧疚的,而選擇告訴父母自己犯錯,其實是勇於承認錯誤,至少説明孩子鼓足了勇氣,可是因為媽媽的“訓斥”和不滿,下次犯錯就不會輕易的承認了。

孩子學會的不是要改正自己的錯誤,而是犯了錯會被罵,所以本質上就會認為,反正犯錯告訴父母會被罵,下次犯錯再犯錯可不能告訴父母了,否則又要被罵了,那麼孩子就不會正視自己的問題,反而會因為怕被訓而隱瞞錯誤,永遠都學不會改正問題,從而養成説謊的壞習慣。

第二位媽媽:雖然心裏也會生氣,但是表面上卻是風輕雲淡,不但沒有責備孩子,看到孩子委屈的眼神,心疼的蹲下來,告訴孩子:“沒關係,媽媽知道你也不是故意弄丟的,但是爸爸媽媽賺錢也是很辛苦的,你可以用勞動或者努力學習來‘還債’,你覺得怎麼樣?”

孩子看到媽媽不生氣,心裏自然也很高興,但是畢竟自己犯錯了,媽媽這樣説,肯定是同意的,並且當時就拍着胸脯對媽媽説:“對不起,以後我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了!”

既讓孩子知道了錯誤並學會改正,又讓孩子知道犯錯了就應該付出“代價”,用勞動或是更好的成績來“抵債”,那麼孩子會更加重視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後同樣的錯誤就不會再繼續犯了,這才是教育要解決的根本問題——讓孩子認識、改正錯誤,絕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其實,不用小編問,大家都知道第二位媽媽的處理方式更好,可是生活中,往往大多數的父母都是第一位媽媽的處理方式,事情一出來,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雖然事後覺得自己做得不好,但是也不去補救。

其實孩子犯了錯,本來自己就已經很傷心、很自責了,如果父母再不及時的給予安慰和引導,反而還是用“惡毒”的語言去刺激孩子,那麼,孩子不但傷心,也會傷了孩子信任父母的心,以後不但犯錯不肯主動的承認,還可能疏遠了親子關係,他們的“小秘密”更不會輕易跟你分享。

其實,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是會犯錯的,我們都需要在不斷地犯錯和不斷的改正中,努力的成長,孩子也是一樣,不經歷一些“挫折”和失敗,永遠學不會怎麼去面對。

作為父母,我們在孩子犯錯時,首先不能過度的指責,要心平氣和地跟孩子分析,讓孩子自己去反思,到底為什麼犯了錯,如何去改正自己的錯誤,以後保證不再犯同樣的錯,這才是成長。孩子在不斷地積累中,才能變得更加優秀,格局也會越來越大!

今日話題:對於這件事,對你有什麼啓發?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專注孩子的教育問題,希望與孩子能夠共同成長,分享更多的育兒經驗及學習經驗,喜歡我們文章的朋友,一定記得點擊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