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越南戰爭(越南抗美救國戰爭)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11月至1975年3月間的冷戰中。越南戰爭是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對抗由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爭。
當然了,越南戰爭也是繼二戰之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為重大的一場戰爭。最後以美國失敗,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推翻越南共和國宣佈結束。
當我們在回顧這場戰爭的時候,不由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二戰時,美國用原子彈打擊了日本,但為何在越戰中就算是失敗,也堅決不用原子彈呢?”
其實,嚴格來説,美國還是想用的,尤其是對於美國軍方來説,他們皆知道原子彈的威力,所以在越戰中肯定也希望通過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儘快解決戰鬥。比如在古巴導彈危機時期,當時的美國軍方就建議總統對蘇聯使用原子彈。只是最後總統沒有聽從美國軍方的建議而已。
當然了,如果美軍當時真的使用了原子彈的話,那麼世界格局也將發生巨大之變化。
不過話説回來,美軍在越戰中可以説是打得非常不容易的,據統計,這場戰役讓美軍損失58202人,此外還造成了303616人受傷,2500人失蹤。當然了,這場戰役還讓美國耗費了大量的軍費,戰役結束後,美國的一些方面已經無法和蘇聯對抗了。畢竟在這場戰役中,蘇聯才損失了幾千人之多。
那既然如此,美國為何不選擇投放原子彈呢?在筆者看來,一共有四個原因!
戰爭需求不同
二戰和越戰是兩場不同性質的戰爭,美軍的戰爭需求也不一樣。二戰期間,中、英、美、蘇等國為主的同盟國和軸心國納粹德國、日本、意大利是屬於殊死較量的關係,這是一場正義對抗非正義的戰爭。因此,早日結束戰爭,減少戰爭損失則是各個同盟國的共同願望,所以最後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才正式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
當然了,這一行為雖然存在着諸多的爭論,但是在當時的國際社會看來,這不僅是正確的,同時也是極有必要的。
但是越南戰爭則不同,美國當時只是想要保住南越政權,而這個目標價值本身就很低,所以自然不需要美國舉全國之力,並冒着天下之大不韙去投擲原子彈。
國內外輿論加劇
在越戰時期,很多國家基本上都已經安裝有電視機了,所以越戰則變成了一場電視機直播的戰爭。當時的很多戰地記者冒着危險,前往越南記錄了大量關於美國在越戰中實戰的畫面並轉播出去。而在傳播到美國國內的時候,頓時引起國內反戰情緒劇增。此外,國際上對於美軍在越戰中的種種表現也頗有指責。
所以此時的美國本來就難以給國際社會一個完美的解釋了,如果此時再動用原子彈的話,那麼美國在世界各國中的地位和聲譽想必就要降低了。
承擔的風險很大
為何説美國如果向越南戰場投擲原子彈的話,其承擔的風險就很大呢?這很好理解,我們都知道,當時的北越有蘇聯支持,還有東南亞某大國的支持,所以一旦美國動用了原子彈,那麼很可能就會引起整個蘇東集團的強烈反擊。
所以美國是不會冒這個風險而輕易使用原子彈的。
沒有具體的打擊目標
在二戰中,美國在之所以要在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是因為這裏是日本工業製造的重要地區,所以選擇在這裏投擲原子彈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弱日本的戰力。再怎麼説日本也是一個工業軍事強國,有着高價值目標值得使用原子彈打擊。
但越南可不比日本,北越軍大都是一些零散的游擊隊,在當時的越南也沒有像廣島長崎一樣的城市存在,所以如果真的投擲原子彈,還不知道能打掉多少敵人。更何況,越南地區叢林密佈,美軍和越南軍等基本上都混在一起,美軍想投擲原子彈,恐怕也難以找到北越主力部隊的具體位置。説不定還會誤傷到自己的士兵。
總結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美軍想在越南戰爭中投擲原子彈基本上是不太現實的。因為此時的美國根本不具備在越南使用原子彈的國際環境、國內環境和戰場環境,所以到最後也就沒有使用原子彈了。以上四個原因,同時也很好的説明了當時美國所面臨的困境!
而在缺乏“硬武器”的支持下,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留下了5.8萬人的屍骨,最終只能無奈地退出越南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