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有雨一冬寒,立冬無雨一冬暖,今日立冬,今冬幹冬還是濕冬
前幾日秦嶺以一己之力擋下南下冷空氣的視頻在網上刷屏,風景秀美,震撼人心。雖然事後被闢謠稱是北上的暖濕氣流,但足以説明地形對氣候影響的顯著性。實際上立冬就有類似氣流波動,南北氣流移動會影響到温度和降水。
立冬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九個,是秋季的結束,是冬季開始。今年立冬在十一月七日,即明天,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即將要到來。在立冬期間有無數的俗語和老話,俗語是基於古人生活經驗總結,對現代人來説有指導意義和價值。
立冬有雨和無雨理解誤區主要集中在時間上的認知,這裏講的是立冬三候十五天時間降雨情況,而不是一天。一天時間對氣候影響很有限,但持續性降雨帶來影響就會相對大點。老話都説,一場秋雨一場寒,何況是立冬後的持續降雨,温度下降會很明顯,甚至可能會有降雪出現。從這個角度看,立冬有雨一冬寒,立冬無雨一冬暖就會有一定的道理。
統計學角度看,這句俗語對暖冬和冷冬的判斷是概率問題。根據已經發生的能影響冬季冷暖的因素分析氣候變化,具有樸素的科學方法論,但要知道影響氣候的因素不止是降雨。
在今年影響冬季冷暖的因素三:一是普遍性因素,緯度、地形、洋流等因素,不同地區會存在明顯差異;二是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性氣候變暖是大趨勢,整個大的氣候環境都是在不斷變熱的;三是拉尼娜,拉尼娜現象的出現會對全球氣候帶來明顯影響,拉尼娜形成會導致我國冷冬概率增大。基於以上三點無法準確判斷出冷冬還是暖冬,具體要及時關注相關天氣預報。
其實在現在來分析幹冬,還是濕冬,是沒有很切實的依據的。現代科技都無法保證對氣候的百分百預測,何況是普通人。只要及時關注天氣預報就可,沒必要太過緊張,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庸人才會自擾。你覺得今年是幹冬,還是濕冬呢?
編輯:大山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