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排行榜”讓網絡祭祀變了味兒 | 新京報快評

“香火排行榜”讓網絡祭祀變了味兒 | 新京報快評
該守的規矩要守住,不能觸碰的底線決不碰。
“香火排行榜”讓網絡祭祀變了味兒 | 新京報快評
無論線上線下,文明低碳祭掃都應該是新風尚。圖/新華社

| 王鐘的

“綠色緬懷,永久傳承”“讓思念沒有距離”,近年來,在網上為逝者創建紀念館,陳設花圈、香燭、食品等電子祭品,成為清明節緬懷先人的新風尚。但據北京日報客户端報道,有的線上祭掃平台不僅將電子祭品明碼標價,還設置了“香火”排行榜,用户花錢多少就是排名依據,令人難以接受。

為此,中央網信辦、民政部也於近日發佈通知,要求網絡祭掃平台巧設名目收取高額服務費、售賣豪宅文玩等導向不良網絡紀念品,嚴禁設置“香火”排行榜等誘導充值的功能。抵制網絡祭掃歪風邪氣,共建共享文明新風尚,是監管部門和全社會的一致追求。

數據蒐集和統計展示,確實是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所在。很多類型的互聯網平台都設置有“排行”功能,用户通過排行榜可以瞭解熱點時事、熱銷商品、人氣主播等各類信息。然而,網絡“香火排行榜”卻讓人心裏不是滋味,這不僅有違節儉祭祀的文明風尚,還破壞了本該莊嚴肅穆的祭祀氛圍,喪失了面對先人應有的虔誠與敬畏。

禁止“天價”墓地,限制葬禮和祭掃活動大操大辦,是現代文明對現實祭掃活動提出的要求,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網絡祭掃。在網絡祭祀活動中鋪張浪費,甚至是爭排行、出風頭,不僅有違祭祀本意,更是對先人的不敬和冒犯。

建立網絡祭掃平台,為網絡用户提供緬懷先人的便捷途徑,固然需要一定運營維護成本,平台追求適當盈利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利用用户對逝者的追思,把網絡祭祀當成“聚寶盆”,追求暴利、誘導鉅額消費,恐怕是撥錯了算盤。

現實中,不管是公益性公墓還是經營性公墓,監管部門都嚴格實施價格規範和管理,要求不得哄抬墓位價格以及進行價格欺詐,並主張文明低碳祭掃方式。網絡祭掃的出現,其一大初衷就是用文明節儉取代鋪張浪費。如果網絡祭掃也滿是濃濃的“銅臭味”,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讓逝去的先人享有安詳,是祭祀文明的內在價值要求。有的網絡平台把網絡直播、社交的一套嫁接到祭掃活動中,甚至推出“周榜”“月榜”,誘導用户“豪擲千金”,這讓九泉之下的先人何以安生、寄託哀思的緬懷者何以自處?

近日,民政部例行新聞發佈會指出,2022年網絡祭掃人數首次超過現場祭掃人數。隨着人們對網絡祭掃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規範網絡祭祀的重要性、迫切性日益突出。相比線下提供祭掃服務的機構,網絡祭掃平台的准入門檻相對要低,但該守的規矩還是要守,不能觸碰底線的決不能碰。

比如,除了規範服務收費,網絡祭祀平台也須盡到信息審核義務,防止虛假信息的發佈和傳播。類似“人還活着卻被網絡祭奠4.3萬次”的新聞,不僅讓旁觀者哭笑不得,也是對當事人人格名譽的極大冒犯。網絡祭祀服務是否符合公序良俗,用户發言是否合乎倫理,都應當納入監管的考量。

清明節將至,這個慎終追遠的日子,也是推廣文明祭掃、倡導移風易俗的良好契機。當此之時,網絡祭掃平台不能滿足於對傳統祭掃的虛擬化,更不能借機大搞“香火”排行榜斂財聚寶,而是要努力提供創新性服務,將追思緬懷逝者與弘揚優良家風的功能相結合,推動形成社會新風尚。

撰稿 / 王鐘的(媒體人)
編輯 / 何睿
校對 / 趙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2 字。

轉載請註明: “香火排行榜”讓網絡祭祀變了味兒 | 新京報快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