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吳超
夜豐頌府(Mae Hong Son)位於泰國西北部的泰緬邊境,距離曼谷大約900公里,這個地方坐落於高山環繞的深谷中,長期與外界隔離,幾乎常年被薄霧籠罩。30多年來,難民們一波一波地逃離衝突,穿越緬甸東部邊境的叢林,到泰國尋求安全。
夜豐頌駐地辦公室管轄泰緬邊境的四個難民營。該地區約三分之一的難民居住在這四個難民營裏。這裏便是吳超工作的地方,她在聯合國難民署夜豐頌駐地辦公室擔任兒童保護和“性暴力和基於性別的暴力”問題的聯絡人。
作為第一批聯合國難民署的三名中國青年專業人員中的一員,吳超擁有國際法和犯罪學方面的教育背景,專業知識是她從事這項工作的基礎。在畢業之後,她更加堅定地從事國際人道主義工作,堅守人道主義原則,用專業精神給難民以光亮和希望。
駐地夜豐頌
當吳超第一次踏上泰緬邊境的土地,等着與一名難民見面時,突然聽到有人在跟她説“你好”。她抬起頭,看到幾個孩子正抓着鐵欄杆想跟她玩捉迷藏。“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知道我的名字的,我覺得他們就像城市、農村或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樣:活潑、可愛、頑皮,但也需要父母、照顧者和社區的關愛。我開始意識到,難民確實需要國家給予更多的關注和保護,因為他們很脆弱。”
根據日程安排或轉診情況,幾乎每一天,吳超都會去到難民營,實地走訪家庭,採訪兒童、照顧者或其他家屬,瞭解兒童保護的相關問題。
其中兩個難民營相對比較容易到達,而如果想要到達另外兩個難民營,則需要在狹窄崎嶇的道路上行駛大約六七個小時,具體情況取決於天氣。在雨季,這段行程會更加艱難。“我每個月大概去這兩個難民營兩次,每次會停留一個星期。而另外兩個難民營,我有可能在一天內往返。”
“我的職責是為年輕難民提供關於‘性暴力和基於性別的暴力’和‘性少數羣體’概念的保護培訓。在我進行培訓的過程中,年輕的參與者求知若渴,充滿了為社區做貢獻的活力和熱情。他們認真聆聽新的信息和觀念,提出問題並試圖理解,即使他們的社區一直在遵循不同的做法。由於難民營的互聯網和教育非常有限,因此生活在那裏的人們很難獲取新的知識和信息。”吳超如是説。
2019年11月26日,33歲的緬甸克倫難民蘇梅和她3歲的兒子克勞·雷及6歲的女兒梅梅坐在吳超工作的泰國班麥奈蘇難民營。
堅定投身國際人道主義工作
吳超在學生時期就對難民法、國際刑法和人道主義法非常着迷。她擁有國際法和犯罪學方面的教育背景,專業知識是她從事這項工作的基礎。“我接受的教育為我進一步探索國際人道主義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個興趣為吳超打開了一扇門,她開始瞭解那些因衝突和迫害而被迫逃離的人們,得知他們生活的悲慘境遇後,吳超愈發想要投身於這項事業中。
“畢業之後,我完成了一項與嚴重國際犯罪(如反人類罪、種族滅絕罪)相關的實習。我也閲讀了許多關於武裝衝突的歷史,包括人們如何失去家園以及如何遭到迫害。在這之後,我決定了要從事國際人道主義工作。”2016年,中國政府開始贊助一項計劃——青年專業人員在世界各地的聯合國難民署工作。在無意中得知這個消息後,吳超很興奮,她申請了聯合國難民署駐泰國代表處夜沙良駐地辦公室的職位並順利被選中了,成為第一批聯合國難民署的三名中國青年專業人員中的一員。
2013年11月28日,泰國北部班麥奈蘇難民營裏在小學學習的孩子們。這些兒童是緬甸的克倫難民。
“三年前,我加入聯合國難民署,積累了保護工作的經驗。我對在聯合國難民署工作充滿熱情,積極地幫助難民,併為他們的未來尋求解決方案。”而後,她在夜沙良工作兩年,於2019年來到同樣位於泰緬邊境的夜豐頌工作。此外,作為中國的三名首批青年專業人員,吳超與另外兩名保持定期聯繫,並彼此分享相關信息。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互相問候,以確保大家都安然無恙。另外兩名首批青年專業人員在聯合國難民署日內瓦總部從事對外關係和保護工作。現在又多了七名中國青年專業人員,我與其中幾位也有聯繫。我相信他們都做得很好,也很清楚自己的職責職能和工作領域。”
細微的回饋鑄成最大的成就
在吳超的工作範疇中,溝通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技能,此外,還需要專業精神以及精準的協調能力。“我必須始終按照人性、公正、中立和獨立的人道主義原則開展工作。其次,我還必須表現出專業精神,這是我們聯合國難民署的核心價值觀之一。最後,通過定期溝通和協調,我與聯合國難民署的同事和關注人口、當地社區、地方當局以及非政府組織合作伙伴等許多羣體保持聯繫。我有能力與不同的利益攸關方合作,確保難民的需求得到關注和滿足,而且聯合國難民署會與他們合作,為他們的未來尋求解決方案。”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聯合國難民署及其合作伙伴使用克倫語和緬甸語與難民分享新冠肺炎預防和應對信息。“我們鼓勵雙向溝通,併為難民提供反饋意見和必要時進行投訴的途徑。”
時至今日,吳超依然記得有一個難民兒童,他一出生就患有某種疾病,身體無法活動,只能仰卧。儘管如此,他仍然保持微笑,而且總喜歡為來訪者唱歌。當他轉診到聯合國難民署的合作伙伴機構後得到了康復支持,最終,他能夠行走、奔跑、攀爬,並加入了難民營的一所特殊教育學校。最令人感動的是,儘管面臨挑戰,他的家人始終對生活非常樂觀,相信有希望就有未來。
2019年11月26日33歲的緬甸克倫難民蘇梅(Sue meh)和她3歲的兒子克勞·雷(Klaw Reh)在吳超工作的泰國班麥奈蘇(Ban-Mai-Nai-Soi)難民營裏。
當被問到在聯合國難民署工作,最大的滿足感來源時,吳超説了下面一段話。“我在項目駐地工作,所以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我與難民互動時,我能感覺到我在幫助他們。我很幸運,因為大部分時間我都能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這些成果可以是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與弱勢兒童交談後他們臉上的微笑,在進行保護培訓後學員的一個表達感激的握手,或者是我與青年羣體分享新知識時他們臉上好奇的表情。”
一個微笑、一次握手、一個好奇的眼神,即使是這麼細微的表現方式,對吳超來説,已經是最大的滿足,也是令每一位國際人道主義工作者感到欣慰的瞬間。
“使難民能夠有尊嚴、和平地生活,
是我們工作的核心部分。”
Q=《北京青年》週刊
A= 吳超
Q 難民的情況可能各不相同。難民保護官員是否有任何特定的行為準則 ?
A 聯合國難民署是一個公正、中立和獨立的人道主義組織,所有工作人員都遵循這些原則。我們有責任應對沖突、暴力或迫害造成的危機,而不分種族、國籍、性別或宗教信仰。聯合國難民署保護和幫助難民和其他關注的人口(persons of concern)的能力取決於工作人員的道德和專業精神。聯合國難民署的所有工作人員,包括保護官員,都必須遵守我們的《聯合國難民署行為準則》, 並堅持兒童最大利益和保密等原則,在與兒童和“性暴力和基於性別的暴力”受害者工作時採用參與式、以受害者為中心的方法。
Q 在一線,聯合國難民署是否需要與其它聯合國機構或國際組織合作?
A 聯合國難民署與泰國皇家政府、聯合國機構、人道主義組織和民間社會密切合作,以改善對泰緬邊境難民的保護和解決方案。目前,難民署在邊境與四個夥伴機構合作,即天主教緊急救難中心、慈善機構人性與包容、國際移民組織和泰國內政部,提供兒童保護、登記和“協助自願返回”。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聯合國難民署與合作伙伴協調,為所有人口羣體(包括泰緬邊境的緬甸難民)提供援助。
2020年6月10日,緬甸難民在泰緬邊境的難民營等待領取口罩。
Q 您是一名聯合國人道主義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名中國公民。這兩種身份,哪種身份認同更強?
A 自從我加入聯合國難民署以來,我從未感到這兩種身份之間存在矛盾。相反,這兩種身份帶給我更多的感激、鼓勵和自我成就。在聯合國、尤其是聯合國難民署,中國工作人員並不多。我非常感激能夠有機會作為一名中國人開始與難民一起工作。如果能在聯合國難民署和其他聯合國組織中看到和聽到更多中國人的面孔和聲音,我將備受鼓舞。我認為,中國政府與聯合國難民署合作的青年專業人員計劃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我真心希望該計劃未來能繼續開展下去,以便其他中國公民也能從中受益。
Q 聯合國難民署在解決世界各地的難民問題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A 聯合國難民署致力於保護和援助難民,但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找到讓他們重建生活的解決方案。尋找解決辦法,使難民能夠有尊嚴、和平地生活,是我們工作的核心部分。對於已經做出勇敢決定重返家園的難民來説,自願返回可能是一種解決方案。對於那些由於持續的衝突、戰爭或迫害而無法重返家園的人來説,在異國重新安置是一種選擇方案。對於無法重返家園的人來説,另一種選擇方案則是融入東道社區。這一過程往往很複雜,對個人和東道社區都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然而,這種選擇方案也有好處,即能夠讓難民為社會和經濟做出貢獻。在過去的十年裏,全世界有110萬難民成為其庇護國的公民。
<結束語>以平常之心,接受已發生的事。以寬闊之心,包容對不起你的人。以不變之心,堅持正確的理念。 以喜悦之心,幫助須幫助的人。以放下之心,面對難割捨的事。以美好之心,欣賞周遭的事物。以真誠之心,對待每一個人。以愉悦之心,分享他人的快樂。以無私之心,傳承成功之經驗。以感恩之心,感激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