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些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值得一看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綜合

什麼是教育?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説:


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1-

1950年,美國有一個叫琳達·布朗的八歲黑人女孩。


她和她的姐姐每天都要走一英里的路到達公共汽車站,然後搭車到距離家裏有五英里之遠的黑人學校蒙羅小學讀書。


然而,距離她家只有幾個街區的地方就有一所薩姆納小學,白人孩子都到這所學校唸書。


於是她就問自己的父親,為什麼我不能到這裏讀書?


那個時候,整個美國都歧視黑人,黑人的子女只能讀又差又破的黑人小學。


她的父親叫奧利弗·布朗,他向地方教育局提出申請,意料之中的被駁回了。


於是,他一氣之下,把教育局告上了法庭,官司一直打到了最高法院,最終法院判他們勝訴。


女孩和她的母親來到了美國的聯邦法院,當天的報紙寫着:最高法院宣佈禁止種族隔離制度。


這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布朗訴教育局法案,開啓了接下來的美國廢除種族歧視的一系列運動。


可以這樣説,沒有奧利弗·布朗的勝訴,或許也不會有後來的著名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了。


奧利弗·布朗提出了一個很有名的觀點,道出了教育的本質,他説: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生活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為社會培養一顆合適的螺絲釘。


這句話厲害了,還是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來的,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尋求自己的幸福,記住不是別人,不是社會,不是國家,而是他自己。


所以,奧利弗·布朗就要幫助孩子尋求自己的幸福,如果在孩子的意識裏認為:


白人比黑人好,白人比黑人可以擁有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黑人就是要遭受歧視的,白人就是上等人.......


那麼,他的孩子將來會幸福嗎?


所以,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生活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


-2-

許多年前,一名窮苦的牧羊人帶着兩個年幼的兒子,靠給別人放羊維持生活。一天,他們趕着羊來到一個山坡。這時,一羣大雁鳴叫着從他們頭頂飛過,並很快從他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大雁要往哪裏飛?”牧羊人的小兒子問他的父親。


牧羊人回答説:“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它們要去一個温暖的地方去安家。” 


“要是我們也能像大雁一樣飛起來就好了,那我就要比大雁飛得還要高,去天堂看媽媽。”他的大兒子眨着眼睛羨慕地説。


“做個會飛的大雁多好啊!可以飛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那樣就不用放羊了。”小兒子也對父親説。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後對兒子們説:


如果你們想飛,你們也會飛起來。


兩個兒子試了試,並沒有飛起來。他們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父親。 

牧羊人接着説:“看看我是怎麼飛的吧。”於是他飛了兩下,也沒飛起來。 


牧羊人肯定地説:


可能是因為我的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就一定能飛起來,去你們想去的地方。


兒子們牢記父親的教導,並一直不斷地努力。等他麼長大以後終於飛起來了,他們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他們發明了飛機。


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看到遠方的樹,為孩子種下幸福生活能力的種子!


-3-

古典曾經説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天他在一個小吃店吃飯,走進來一箇中年人,提着一個小提琴,旁邊跟着一個小姑娘。


這個小姑娘剛剛參加過小提琴的三級考試,沒考過,嘟着嘴很不開心。


她父親就説,“爸爸當年給你報這個小提琴班,不是為了讓你過級。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長大了,爸爸不在你身邊,你覺得不開心了,把琴箱打開,幫自己拉一曲,那個熟悉的音樂走出來,環繞着你,就好像爸爸還在你身邊一樣。我就希望你有一個這樣的愛好,能在這個時刻陪伴着你。”


聽完那位父親的話,他哭了。


他説,讓孩子幸福的能力極其重要,在未來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你一定要幫你的孩子拿到這個能力,讓他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


-4-

《美麗人生》是一部讓人為之動容的經典電影。


在那個猶太人被歧視、被屠殺的年代,電影中的父子都是猶太人。


“爸爸,為什麼這家商店寫着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


爸爸猶豫了一下,説,

“哦,這個啊。不得入內是最新的潮流標誌!有一天,我跟一個袋鼠朋友逛商店,但是門口寫着袋鼠不得入內。我便説,好吧,我們也沒辦法,他們不讓袋鼠入內。”

“那為什麼我們店裏沒有這個牌子呢?”

“好吧,我們明天就放上一個,讓所有我們討厭的東西都進不去。你討厭什麼?”

童真的孩子想了想,説:“蜘蛛。”

“好,我不喜歡吸血鬼。明天我們就寫上:蜘蛛和吸血鬼不得入內。”


像這樣父親想要保護孩子童心不受傷害的片段還有很多。


他們被關押在慘無人道的納粹集中營裏,父親為了不讓孩子在幼年的時候就認識到這個世界的殘酷,編織一個個美麗的謊言。


他對孩子解釋説,他們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只是玩一個遊戲,要拿到遊戲積分,遊戲結束後就會獎勵坦克還可以見到媽媽。


他被迫進行高強度的體力勞作,瘦弱的身體扛起了沉重的鐵塊,他對孩子解釋説,這只是為了拿到積分。


哪怕是在父親生命的最後一刻,他被納粹的槍逼着去執行槍決,他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害怕,傻笑着,作出滑稽的動作,讓孩子相信這只是一場遊戲。


影片的最後,孩子獲得了他的獎品:一輛坦克,也見到了媽媽,可是父親已經不在人世了。


父親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衞孩子童年的美好,傳給他樂觀的態度,我所能想到最偉大的教育,莫過於此。


真正的教育更應該的是一種精神的傳遞,對孩子進行託舉,讓他掌握讓自己幸福的本領,在將來可以更成功的尋找到自己的幸福。


龍應台在《目送》中説,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其實,真正的愛,真正的教育,也應該是不必追,它是一代人成就一代人,讓孩子站在你的肩膀上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更成功的尋找到自己的幸福。


你不可能陪他一輩子,所以你要讓他成為那個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