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鼓勵,孩子越害怕?小心你的鼓勵可能傷到孩子
鼓勵,一直是個令人温暖的詞語。
的確,它能給人以自信,給人以勇氣,給人以勇往直前的力量……可以説,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喜歡並希望得到別人的鼓勵。
但並不是説,鼓勵就一定會給人帶來正能量。錯誤的鼓勵方式,不僅不能促使一個人的進步,甚至還會令人迷失前行的方向。
日本著名教育家鈴木鎮説過,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以愛心和熱情去努力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要學會鼓勵和賞識自己的孩子。
然而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用看似有用的鼓勵,想點燃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自信,可往往卻適得其反。
那麼,什麼樣的鼓勵方式是錯誤的呢?
01
空洞的鼓勵
加油!寶貝,你是最棒的!不要着急,再試幾次就好啦~沒事兒,你看比你小的都做到了,爸爸在這裏保護你,快點加油爬上去。
這些話,父母們是不是很熟悉,而且覺得該給的鼓勵都給了。
可是,孩子就是聽不進去,甚至越鼓勵越放棄?
這些話,聽上去似乎很合理,但從心理學來看,這並不是鼓勵。
家長説“你可以的,加油!”,這背後是對成功結果的期待,而不是對孩子能力的鼓勵。
孩子心裏想的可能是“這真的很難,我做不到,可爸爸 / 媽媽卻一直告訴我,我可以。
如果我沒辦法實現目標,一定會讓他們失望,證明我很差勁!”
所以,不要光和孩子説“你可以的”,卻不告訴他“可以”的原因。
02
無法感受到安全感
家長的話,比如“再試試,你是安全的!”
其實是否定了孩子的恐懼情緒。
孩子“不敢”背後的感受可能是“我好怕會摔下去,我説了很害怕,媽媽還説是安全的,還要逼我去冒險,我要瘋了。”
恐懼情緒是真實的,在家長看來很小的事,在孩子眼裏真的能讓他們感到恐懼。
鼓勵並不是泛泛、空洞的一句“要加油”“你真棒!”而是根據孩子遇到的情境,給予他適當的鼓勵和啓迪。03
你以為的簡單和孩子以為的不一樣
每個人對於簡單的定義不同。大人的簡單,對孩子來説,沒有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會讓他們沮喪,或者懷疑自己。
隱藏在行為下的感受是很不一樣的,而感受才是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心理學上還有一個效應,叫做通過相似性構建影響力,可以理解為越是懂你的人,越是和你一樣的人,越能影響你。
如果家長和孩子互相不懂彼此,又如何期待孩子能聽得進你的話呢?
當然除了這些常見的錯誤鼓勵方式,大魚老師還想提一下「激將式鼓勵」「對比式鼓勵」:
- 「激將式鼓勵」
説到「激將式鼓勵」,就不得不提起之前帶着兒子巴圖做客《嚮往的生活》的宋丹丹了。
在節目中,她無時無刻不吐槽自己的兒子,看到兒子沒有大華勤快,就直言説:“我生了個廢物,啥都不會幹,你看看人家!”
當兒子手忙腳亂為她生火煮雞蛋時,她一邊數落孩子笨手笨腳,一邊埋怨孩子揚起的煙灰弄髒了自己的臉……
宋丹丹明明希望孩子做出點成績,卻常常以打擊式的言語、激將式的鼓勵教育孩子,以為這樣的方式能夠激勵孩子前進。
事實上,這樣總是通過打擊和否定來鼓勵孩子的方式,或許有時能夠起到作用,孩子為了展示自己、證明自己,開始認真發奮地學習。
但這樣激將式的鼓勵,對孩子來説都是一種傷害,增加孩子焦慮情緒的同時也破壞着孩子對學習、對生活的樂趣。
- 「對比式鼓勵」
對孩子來説,童年最可怕的惡夢便是「別人家的孩子」了:
“你看你,都是同樣的學校,怎麼你就這麼差?”“你看看他,每天都被叔叔阿姨誇獎,你呢?”“你怎麼這麼不爭氣?你看看人家多厲害!”……
在父母眼裏,好像優秀的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也好像只有別人家的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動力,才能鼓勵孩子提升自己。
可對於孩子來説,他們卻認為自己的父母好像更喜歡別人家的孩子,而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都沒能滿足父母的要求……
這樣一來,孩子只會不斷陷入自我懷疑與自我否定,慢慢迷失自我,更別説是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做出一番成績來了。
《正面管教》一書中説過:“當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時,他們不但能夠取得積極的效果,而且還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錯誤的鼓勵,無論背後藴藏了多少父母的愛與付出,在孩子的小小世界裏,他們只能感受到無情的責罵、對比與自卑感。
其實,對孩子有用的鼓勵,取決於孩子能否從鼓勵中感受到滿滿的愛,能否快樂地堅持父母眼中“理想”的事情。
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
父母不要無時無刻“監控”孩子的學習,過分的關注,只會增加孩子的焦慮,容易把自己的學習或者興趣當成是任務。
孩子是需要自由的空間去試錯、去探索、去反思的,父母要給予孩子一個自由輕鬆的成長氛圍,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更高效率地學習與自我發展,這對孩子來説,是一種“無聲的鼓勵”。
傾聽孩子的內心
當孩子因為學習和生活遇到困難而開始向你抱怨和吐槽時,父母要懂得傾聽孩子的內心,不要一味地批評責罵孩子的“不爭氣”,孩子向你抱怨,是因為足夠信任你,也想通過抱怨向你證明自己已經努力過。
所以,一旦孩子向你抱怨,不要苛責,不要説教,而是傾聽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看見,從而得到父母“心理上的鼓勵”。
錯誤的鼓勵或許可以暫時激發孩子的熱情,但卻深深地影響着孩子的成長,而正確的鼓勵,能增強孩子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讓孩子更加自信與充滿幸福感。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提出,教育要做到嚴與愛相結合,這是正確對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態度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