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宜居樣本讓“原地養老”成真

出門五分鐘到達活動場所、樓下就是社區食堂、家中的適老化改造耳目一新……近日,本市首個連片式養老社區——江川路街道電機新村的適老化改造已進入尾聲,這些利用老舊小區閒置或廢棄房屋改造而成的養老服務空間分佈在小區的角角落落,讓老人“原地養老”不是夢。

閒置房屋打造綜合體

下午2點多,宗阿婆正在電機新村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內看電影,宗阿婆一邊看一邊跟身邊的小姐妹耳語着什麼,十分開心。“以前我們想找個地方坐坐,都要走十幾分鍾。現在好了,5分鐘就到了。”宗阿婆告訴記者,沒想到自家門口會建一個環境好、活動多的為老服務中心,“為我們這羣每天都要聚聚的小姐妹解決了大問題。”宗阿婆笑着説。

據介紹,該中心功能多樣,不僅有日間照護中心、社區康復中心和護理站,還有輔具租賃點、社區小劇場、多功能活動室和養老顧問工作室等。記者看到,當日有近10位老人在該中心觀影,由於疫情原因,目前中心的各類活動都有人數限制,“很多老人都有意願加入,不過為了疫情防控需要,我們一般都建議老人錯峯參加活動。”該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裏原先是電機廠的退休職工管理委員會,空間大,所處的地理位置在中心地帶,方便周邊老人來活動。

長者照護之家受青睞

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不遠處便是長者照護之家了。作為社區“適老化改造”項目中的關鍵一環,江川社區福苑長者照護之家也於近日正式揭牌啓動。位於電機四村的長者照護之家是一幢醒目的紅樓,一側連着電機四村的住宅樓,另一側則連着北竹港橋,過了馬路是老年活動室,過了橋便是社區食堂。

據瞭解,該長者照護之家有25張牀位,將與已經投入運營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社區食堂、衞生服務站等形成聯動,使老人在不脱離社區熟悉的社會關係和生活環境的前提下,得到專業的高品質服務。啓動當日,十幾位居住在電機新村的老人“體驗官”來到機構內參觀和體驗。

讓居家老人生活無障礙

不僅如此,適老化改造也延伸到了居民家裏。今年87歲的王友文曾是電機廠的技術骨幹。退休後的王伯伯仍然發揮餘熱,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員、優秀志願者。可由於老伴眼睛失明,加之二老年紀偏大,日常生活中有諸多不便。近日,王伯伯家60平方米的居所已煥然一新,甚至被打造成了一個養老“樣板房”,王伯伯老兩口也頗為滿意。

在王伯伯的家中,各類適老化設施一應俱全,防磕碰的圓角傢俱、衞生間裏的摺疊洗澡椅,卧室、廚房等也都配備了扶手。為了更貼合老人的實際需求,項目設計方還與老人進行了深度的調研交流,瞭解他們日常起居有哪些困難。“我們從老人睜開眼的第一刻起,思考他們需要些什麼,把這些細節融進了設計裏。”該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

社區細節處處彰顯“適老”

連着北竹港橋的一棟紅色磚瓦建築便是社區老年食堂。曾經此處老舊發黴的外立牆面、遍地垃圾的廢棄煤氣站、破舊的老房子還歷歷在目,而如今建築面積220平方米的社區老年食堂可結合堂吃、送餐等,服務到周邊社區的1000多名老人。“為了體驗‘四大金剛’的特色,我們把新建成的建築都打造成了工業風。”該項目設計方介紹,不僅牆體使用了原色,牆面上還掛了不少“四大金剛”的老照片。

不只是養老服務,社區的無障礙設施也在不斷升級。在小區的路面上,一條條熒光色的無障礙步道非常亮眼。老人們可以沿着步道,從居民樓門口一路走到連接着各小區的北竹港橋。老式居民樓內,入口處的低寬型台階,方便老人行走;原木的雙層扶手,從樓梯一直延伸到居民家門口,入夜後還會亮起燈光;每層台階上也佈置好了防滑帶,防止老人摔跤。考慮到老人視力和記憶衰退,為了防止他們走錯樓層,項目團隊還將每個樓層設計成了不同的主題色,方便老人進行識記。

據介紹,閔行江川地區是重要的機電工業製造基地,隨着時間推移,如今的電機片區人口老齡化已高達40%,居民大多是閔行工業區的職工,是典型的以工薪階層老年人為主的大型社區。通過整合轄區內年久失修的閒置房產、廠房,對其進行回租和改造,如今,在北竹港橋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角已分別建設了無障礙步道和各類養老服務空間,明年1月,老年活動室(家門口服務站)改造完成後,該項目也將進入收尾階段,併成為首個社區適老化改造全新樣本。電機新村的老人們不必再斟酌要不要離開家去養老院、也不必擔憂晚年生活的諸多不便,在熟悉的環境裏,他們能與昔日熟悉的工友、親近的鄰居們一起,享受生活。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8 字。

轉載請註明: 老年宜居樣本讓“原地養老”成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