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任在肩!使命光榮!請黨放心!冬奧有我!”1月22日,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延慶氣象服務分中心,延慶賽區氣象服務組現場預報服務團隊11名預報員出征的誓言破開寒風凍雪,直透雲霄。冬奧這場“大考”早早地敲響了預備鈴,氣象預報員也提前進入應考狀態。
這也意味着,從那一刻起,一柄專為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鍛造的預報“神器”,經過數年砥礪開刃,正式出鞘,一試鋒芒!
從零開始 沒有過不去的海陀山
人們常用“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比喻沒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對於延慶賽區冬奧氣象預報員來説,把“火焰山”換成“海陀山”再合適不過了。
在這座山身上,許多隊員嚐到了職業生涯“滑鐵盧”的滋味。
北京冬奧會之前,在我國,因為關注少、需求小,超高精度的山地氣象預報這一世界級難題鮮有人涉足。而海陀山地形複雜,局地小氣候特徵明顯,在這裏,以往隊員們面向平原積累的預報經驗、構建的預報概念模型幾乎全部“失靈”,更不用説精細預報氣象要素的變化。
這意味着所有人都必須從零開始。路只有一條——“學”。
從書裏學——尤其是入門階段,他們每天都和蒐集到的各種權威材料“死磕”;不僅自己讀,還要在翻譯和消化的基礎上講給隊友們聽;冬訓期間學,回到業務崗位也苦讀不輟。
從腳下學——“賽事要求預報精細到點位。”團隊隊長時少英説。從2017年冬天開始,他們帶着前一天的預報上山,對着地形分析實況。幾年下來幾乎把海陀山跑了個遍:走過平緩的北坡,也爬過陡峭的南坡;摔過,磕過,衣服、鞋子都磨破過,讓彼此見過最狼狽的樣子;曾笑着追風,驚喜於從未見過的雲彩形狀;曾命懸一線,躲過40°陡坡上滾落的大石頭……
他們看遍了大風、暴雪、雨雪轉折和靜穩天氣下海陀山的不同“面孔”,用腳、用手、用臉頰、用儀器,一點一點地挖出山和天之間的秘密:高山滑雪競速賽道1號氣象站監測到的多為偏西北風,3號站多偏北風,原來與北坡走向不無關係;低海拔的競速賽道5號站陣風風力竟然能比肩高海拔的1號站,原來前者上方的山有個口子…… 這些積澱,在科技利器的加持下,在一場場賽事中為決策部署提供了重要支撐。
提前7天捕捉到的大風信號,在滾動跟進的服務中愈發明顯,經過前後方默契配合,團隊最終精準鎖定了2020年1月18日至19日延慶賽區出現的大風,讓原本計劃在19日舉行的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高山雪上賽事得以及時避開,贏得了國際雪聯專家的認可。
2021年,“相約北京”雪橇國際訓練周和2021/2022國際雪橇聯合會雪橇世界盃舉行的前一天夜間,延慶賽區迎來了那年冬天的第一場大雪,在此輪強寒潮天氣過程開始前一個星期,團隊就做出提醒,提前3天給出準確要素預報,支撐場館運行團隊和外圍保障團隊密切配合,確保了各國參賽運動員在11月7日一早如期出現在賽道上。
好鋼精淬 團魂之下各放異彩
被問起近幾年最值得驕傲的事,不少隊員的回答都是“加入了這個團隊,認識了這麼多優秀的人”。這11個人,隊長時少英像火一樣,彷彿有着使不完的勁,總能用熱情點燃別人;副隊長於波認真沉穩,關鍵時候總能頂住壓力,讓人安心;李藹恂看起來文靜柔弱,骨子裏卻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作為延慶本地人的閻宏亮熱心開朗,大家有什麼難處都樂意“舉手之勞”幫一把,平時是團隊裏的“大管家”……
他們各具性格,更各有所長:荊浩承擔多維度冬奧預報業務平台和冬奧現場氣象服務平台的建設任務,將複雜而耗時的架構設計、功能定義和溝通協調等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同時不放鬆個人業務,研究了海陀山氣温和風等預報技術並在延慶賽區預報“大比武”中斬獲頭名;邱貴強是團隊裏的科研好手,在團隊還沒有成熟的預報工具時,他迅速按照隊員們總結出的各家模式偏差規律製作出延慶賽區氣温客觀預報產品——“EC-Q”,其模塊至今是氣温預報的有力幫手;李藹恂善於琢磨,在雪車雪橇中心氣象特徵分析和預報技巧研究中敏鋭地捕捉到“大風影響閾值”這一關鍵,與團隊通力合作找到了延慶賽區本地化閾值,讓預報員能更加精細地把握風對賽事的影響;陶亦為專攻異常天氣預報,相關產品在賽區異常回温時提前發出明確信號,為預報員準確把握天氣趨勢、及時提醒場館運行團隊提供有力支撐;陳仲榆注意到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主要通行工具纜車易受大風影響,但針對纜車很難實現實時觀測,於是他利用機器學習方法建立包括多個自動站點風向風速觀測數據的纜車風反演模型,成為預測和掌握實時纜車支架風數據的重要工具……
這11朵“不一樣的焰火”,懷着一樣的“躬逢其盛,與有榮焉”的期待,燃着一樣“向世界預報難題發起衝鋒”的熱血,抓住這個來之不易的蜕變機會走到了一起,在邁過一個又一個坎兒的過程中,逐漸凝聚成一股所向披靡的力量。
這些坎兒,不僅是業務難題、賽事難關,還有許許多多其他問題,其中最繞不開的就是對家的思念。
5個冬天、每次5個月的冬訓不可避免地讓很多人生命裏留下遺憾:趙斐的媳婦正在孕期,他身在延慶只能隔着屏幕送去思念;邱貴強只來得及給新婚妻子一個倉促的婚禮,沒有蜜月;這幾年,馬學峯把孩子的生日全都錯過,心裏有時挺不是滋味……
這些“錯過”無可彌補,但心靈能從另一個層面得到温暖:春節值班的時候,本地的隊員總是搶着來;雪橇國際訓練周和世界盃期間,第一次趕上50多天閉環管理,猝不及防的李琛和陶亦為沒有帶夠生活物資,是延慶區氣象局局長閆巍緊急協調,硬是在封閉期間送上衣服、食物……相信,這些“所得”也是無可比擬的,微信羣的名字“延慶一家人”便是最温馨的響應。
海陀山,是冬奧賽場所在的山,也是檢驗本事的一道“關”,在它的見證與考驗下,“延慶一家人”翻山過關,攜手共赴冰雪之約。(作者:葉奕宏)
來源:中國天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