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然矗立的摩天大樓,穿山越嶺的長橋深隧,舉世驚歎的“大國重器”,匠心獨具的“定海神針”……一個個讓國民驕傲的大工程、大項目背後,有廣大卓越的中國工程師在創新求索。
工程師作為掌握工程設計建造關鍵技術的人員,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大批素質優秀、門類齊全的工程師成長起來,為“中國建造”添磚加瓦、推動“中國製造”精益求精,體現出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和奉獻精神。超強颱風中屹立不倒的鋼結構建築、穿越萬里長江的地鐵隧道、頂着狂風巨浪如期完工的跨海大橋……他們營梁造棟,起廣廈千萬間,跨越山海,令天塹變通途,將壯美藍圖繪在祖國大地。抗拉性能超過1000兆帕的鋼材料、高度不斷攀升的超高層建築、薄如蟬翼的“手撕鋼”……他們苦修內功、奮力追趕,成為衝鋒在前的自主創新“排頭兵”,將昔日的“老大難”“卡脖子”變成中國人自己的“金剛鑽”“殺手鐧”。
一身工作服、一頂安全帽,勾勒出中國工程師風雨無阻的身影;畫不完的圖紙,跑不完的工地,是中國工程師耕耘不輟的註腳。廣大工程師,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勞,與科研人員、一線工人等羣體一道,創出“中國製造”“中國建造”在全球的“金字招牌”。
目前,中國每年培養的工程師數量超過美國、日本和歐洲的總和,每年工學類高校畢業生超百萬,“工程師紅利”已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新一代中國工程師接續奮鬥、薪火相傳:他們的開拓創新,煥發着中國智慧;他們的精巧構思,藴含着中國匠心;他們的筆雕斧鑿,湧動着中國力量。
致敬!卓越的中國工程師!(汪文正)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年12月09日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