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發脾氣,無法控制情緒的人,心理學家:這是一種病
導語:
把脾氣撒出來,是人類的本能,能把脾氣壓回去,才是你自己的本事。
我們總有些這樣的時刻,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遇到事情很容易暴躁、衝動,甚至會説出一些讓人傷心的話,
這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常常處於下風。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就愛發脾氣呢,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嗎?
我們先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這種心理情況
第一方面,遺傳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的脾氣秉性,很大程度上受遺傳影響,
卧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當了三年奴僕,受盡屈辱依然能忍辱負重,
而《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一言不合竟殺人滿門,最終也因為他的脾氣,被宋江餵了毒酒。
有些人性格天生穩重內斂,有些人天生脾氣暴躁,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性格 脾氣,初始大部分是由基因決定。
第二方面,原生家庭
我們都是從原生家庭中成長起來,所以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性格的養成有着很大影響,
如果原生家庭成員處理問題的方式就是爭吵的話,
潛移默化的 就會讓孩子以為 只有發脾氣才能解決問題,
尤其在他小的時候,因為發脾氣 而得到過什麼好處,更會加強他這種容易暴躁的性格,
漸漸的 在面對人際關係的處理上 就只能通過發脾氣來得到認可。
而如果原生家庭更注重於培養孩子溝通和管理情緒,那他大概率就會成長為一個性格温和 可以掌控情緒的人。
第三方面,自負與自卑
心理研究表明,一個做不好情緒管理的成年人,要麼是自負的,要麼就是自卑的。
首先是自負,就是把脾氣當做一種權力,
比方説在工作中,當被老闆批評了的上級領導 轉頭就對自己的下屬衝冠眥裂,那他一定是自負的,因為 下屬敢怒不敢言,這大大的滿足了他的控制慾。
自負不見得就是錯,合理的運用自己的自負心理,反倒可以讓自己不斷提升,
但自負不等於發脾氣,狼來了的故事我們都聽過,
脾氣發的多了,還有誰會折服你呢,
動如火掠,不動如山,才能真正贏得人心。
而另一種情況就是自卑,
自卑的人從本質上就覺得自己不行,不相信自己,因此才會情緒波動大,
他們只能通過發脾氣來宣泄自己的情緒, 從而舒緩內心的自卑感,
心理長期處於壓抑的狀態,脾氣就會越來越差,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其實先學會管理好情緒,就會發現自己不是很糟糕的人,
身邊的人也會因為你的脾氣温和而發現你更多閃光點,
反倒更容易走出自卑情緒哦。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做一個可以管理好情緒的成年人呢,
其實脾氣暴躁,不僅會讓你在職場上寸步難行,
甚至會影響你的親情、友情、和愛情,就算再親暱的人,也會被你的脾氣越推越遠,
我們當然可以有情緒崩潰的時候,人都有喜怒哀樂,
首先我們要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然後就是面對它,
其實你管理不好自己的負面情緒,很大原因是因為你的需求沒有真正得到滿足,你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
而負面情緒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聽到自己心底的聲音,瞭解內心真實的想法,
瞭解它,看透它,和自己的負面情緒握手言和。
其次就是學會在情緒失控的時候轉移注意力,
在你覺得暴躁、焦慮、憤怒的時候,現在心裏默數十個數,一般的情緒就會被壓抑下去,
另外多考慮考慮事情的另一面,沒有百分百的壞事,一件事的發生,必然是要教會你些什麼,當你學會從多面考慮問題,就能輕鬆的掌控自己的情緒。
最後就是要學會去接納自己,同時也接納別人的不完美。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當你控制不住脾氣的時候不要懊惱,因為脾氣也是你的一部分,我們都不是牽線木偶,喜怒哀樂也是人之常態,接受它才能更好的管理它。
別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當別人做錯了什麼,沒有盡如你意,學會多聽聽對方的解釋,並學會理解他。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修身養性,多多培養一些平靜的興趣 愛好,
瑜伽、喝茶、讀書,總是沒錯的,
腹有詩書氣自華,當你的見識多了,閲歷多了,脾氣自然就控制的了了,
當你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喜怒不形於色 ”,離成功就更近了一步 。
作者|秋庸子
編輯|秋庸子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 Health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