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自華盛頓在1791年就任首任總統開始,在美國200餘年的歷史進程中,已有45人擔任過總統,雖然美國憲法並未規定總統卸任後不得再度參選,但到目前為止,僅有1人在卸任後再次通過競選上台。此人,便是美國第22任、24任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
克利夫蘭,1837年生於新澤西州卡德維爾一個公理會牧師家庭,在兄弟9人中排行第5,自幼便以聰明伶俐、才思敏捷見稱。1859年,22歲的克利夫蘭考取律師資格後,與好友一起在布法羅開了家律師事務所,在幫人打官司的同時,還積極參加民主黨舉行的政治活動,很快便嶄露頭角。1881年,克利夫蘭當選為布法羅市長,次年競選紐約州長成功,由此成為全國性焦點人物。
在擔任布法羅市長時,克利夫蘭屢屢拒絕黨內同志要求分享政治權力的要求,並多次否決他們企圖攫取財政收入的政策法案,因而獲得“否決市長”的綽號。而在州長任上,克利夫蘭延續這種風格,並把“政府機關應該得到公眾的信任”作為行動口號,因而獲得大批選民的擁護。然而,克利夫蘭的做法引起某些黨內大佬的不悦,其中尤以湯瑪尼·霍爾為甚。
1884年,雖然遭到霍爾及其盟友的強力阻撓,但擁有超高人氣的克利夫蘭,還是順利地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並在年底的決戰中擊敗共和黨候選人布萊恩,當選為美國第22任總統,時年才47年。自詹姆斯·布坎南(1857-1861年在任)之後,由於南北戰爭的影響,民主黨在長達24年的時間裏始終無緣總統職位,而克利夫蘭打破這一“魔咒”,頗具象徵意義。
克利夫蘭上台伊始,面臨着機構改革、關税紛爭、工人罷工等諸多難題,而他的應對之策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在4年任期內,克利夫蘭強制推行文官制度改革,藉此罷免近10萬共和黨人的官職,並換上民主黨人。在經濟方面,克利夫蘭強調穩定幣值和經濟,力圖維持、制訂有利於民主黨利益的低關税政策。除此之外,克利夫蘭強力鎮壓工人罷工,並勒令鐵路公司退出了近8千英畝非法佔用的土地。
克利夫蘭的政策雖然取得某些成效,但在很大程度上卻激化了社會矛盾,加深共和黨、民主黨之間對立情緒,加之黨內對手霍爾等人在背後不斷搞鬼,所有這一切都不利於他競選連任。果然,在1888年的大選中,克利夫蘭以微弱劣勢敗給共和黨候選人小哈里森,並在次年3月黯然交出總統職位。然而,克利夫蘭對此並不甘心,在離開白宮前向支持者發下誓言,稱4年後他一定會“王者歸來”。
克利夫蘭沒有食言,雖然再度遭到霍爾的強力阻撓,但他還是順利地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在1892年的大選中,雖然時任總統小哈里森佔盡政治資源,但由於在任內推行的《麥金利關税法案》極具爭議,讓他失去很多潛在支持者,因此讓克利夫蘭大得其利。最終,克利夫蘭以絕度優勢擊敗小哈里森,再次榮登總統寶座,而他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在下台後再度當選者。
克利夫蘭重新上台伊始,由費城雷丁鐵路公司破產觸發的金融風暴席捲美國,引發長期而慘重的經濟大蕭條,一直持續到1897年才趨於結束。為了解決危機,克利夫蘭宣佈恢復金本位制、向大財團舉債,並動用軍隊鎮壓鐵路工人在芝加哥舉行的大罷工。然而,這些措施並未取得積極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激化了社會矛盾,為他招致普遍的批評。
19世紀末,美國的經濟結構發生鉅變,出現了諸如摩根財團、洛克菲勒財團等大型托拉斯組織,它們在壟斷國內市場後,迫切希望能打開國外市場。順應這種呼聲,克利夫蘭在對外政策方面採取積極姿態,追求擴大美國在拉美的勢力範圍,並謀求向遠東及太平洋地區進行擴張。正因如此,克利夫蘭招致愛好和平人士的批評,並獲得“好戰總統”的稱號。
1897年3月4日,克利夫蘭結束第二個任期,此後返回新澤西州居住,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和1家人壽保險公司任職。由於任期並不連接,加之推行的政策飽受爭議,因而歷史學家對克利夫蘭的評價並不高,甚至稱呼他為“虎頭蛇尾”總統,但克利夫蘭對此卻並不認同。1908年6月24日,克利夫蘭因心臟衰竭去世,終年71歲,臨終遺言是“我竭盡全力做到問心無愧”。
説句題外話,克利夫蘭是美國首位在本土接見中國政府首腦的總統。1896年8-9月間,時任清朝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的李鴻章率團訪問美國,並得到克利夫蘭總統的熱情接待。克利夫蘭不僅派長子到紐約迎接李鴻章,而且還專程從華盛頓趕來跟他進行長時間的秘密會談,併為李鴻章盛大的歡迎宴會,極盡尊敬之能事,這也算是中美交往史上一段佳話了。
參考書目:《美國總統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