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思域是日本神車
那麼高爾夫就是德國神車
如果説普通高爾夫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那麼GTI就是小部分人的摯愛
沒錯,萬眾期待的第八代高爾夫GTI在海外已經有媒體試駕,並得出結論,跟隨教授,看看他們怎麼説。
自1976年最初的概念車在所有車迷心中真正植入了兩廂掀背車的概念以來,高爾夫GTI一直是速度最快的家用車的標誌,就連“大猩猩”也曾經擁有過,可見高爾夫GTI在車迷心中的地位。
在外觀方面,我們已經在普通版本車型上看到了第八代高爾夫的大體設計風格,風阻係數從0.3降低至0.275,但是最高時速依然被限制在250km/h;在海外追求最高速度有一定意義,但是在國內,高速公路最高限速120km/h,也就不需要擔心這一點了。
普通版高爾夫取消掉了前臉的霧燈,在GTI車型上將會補齊,五點式霧燈相當有辨識度。蜂窩狀的格柵以及更加具有攻擊性的包圍讓GTI車型整體運動味道更濃,也更符合GTI的定位。
如果在路上你分不清這是高爾夫還是什麼車型,大可以看C柱,C柱正是證明高爾夫與前輩們血緣關係的地方,寬大的C柱能夠讓你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輛原汁原味的高爾夫。對了,還有那個18英寸的輪轂也是高爾夫GTI的專屬配置,普通車型上最大也只有17英寸。如今第八代高爾夫已經支持手機NFC解鎖車門,為未來智能化出行提供了基礎。
與車頭低趴的姿態不同,尾部設計明顯更加高挑飽滿,GTI這個證明身份的字樣被移到中央,個人認為尾標還是設置在側面會更加傳統些。普通版的高爾夫使用隱藏式排氣管,而在GTI這種性能車型上自然不能放過這個細節,雙邊雙出的排氣跟第七代GTI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了,大名鼎鼎來自斯洛文尼亞的天蠍排氣,價格相對低廉的車型只有高爾夫GTI才能讓它們專門為其設計排氣管,其他更車型?對不起,還不夠資格。
如果説外觀上第八代GTI還保留了上一代的影子,那麼內飾上可以用脱胎換骨來形容。整體造型以科技化、數字化為核心。相比起普通版車型,GTI使用更多紅色縫線以及裝飾件來營造運動感,例如方向盤上的紅色裝飾以及GTI LOGO、紅色基底的中央顯示屏。
以前的大眾除了車型標誌以外,幾乎沒什麼不同,現在是連車標都變成了扁平化風格。有其他媒體稱,內飾中間的拉絲霧面飾條很容易在上面留下油污,而且不容易清潔,在GTI上也更換成了更粗糙材質的飾件。
值得一提的是,GTI車型使用了GTI最傳統,最具有味道、格調的格子布座椅,並且在上一代車型的基礎上進行升級,並且兩側使用Alcantara材料,在支撐性、透氣性、視覺效果上都有相當高的造詣,這也是讓很多普通高爾夫車主流口水的地方。此外,座椅還使用了一體式設計,對比起分體式設計會更有運動感,不過頭枕不可調節,就需要設計師在人機工程學上多下功夫。
全新設計的方向盤比老款車型更加粗壯,除了GTI徽章之外,多功能控制區域也使用了鋼琴漆設計。最新的Travel Assist巡航輔助系統結合了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可以自動跟車以及修正車道,儀表盤還可以動態顯示周圍車輛。
MIB 3系統也是第八代高爾夫的亮點,和ID.3一樣操作界面和邏輯都經過全新設計,是大眾對產品數字化的重要一環。它能支持時下主流的手機互聯協議,還能支持無線Carplay對iPhone用户來説簡直太方便了。
説起GTI我們都會用小鋼炮來形容,但這一代的GTI並不是以力量取勝。相比起寶馬M235i xDrive,奔馳A35和奧迪A3高功率車型,GTI結合了抓地力的同時,又不失犀利的操控,與此同時還能給你足夠舒適的駕乘體驗,或許這就是GTI的魅力所在。但對比起那些四驅的對手,GTI一如既往地使用前輪驅動,雖然在極致的跑圈速度上會稍遜,但是絲毫不會降低其出色的駕駛樂趣,顯然GTI考慮的更多是平衡性,畢竟木桶原理大家都懂。儘管如此,新一代GTI在長達2.06英里的賽道上比上一代車型快了足足4秒。
達成這一效果背後,工程師做了不少努力。首先工程師重新調整了彈簧,減震器以及軸承,為了減輕重量並增加剛性,鋼製的後副車架使用了GTI Clubsport S上的鋁製零件取代,同時對車輪架進行了重新設計。最主要的功臣,還是那四根自適應阻尼的減震器,經過更新後,其工作速度更快,對路面的監測更加準確,具體反應在數據上的,就是圈速的縮短。
除了硬件上的變化以外,軟件上的變化也是讓GTI出彩的地方。以往的車輛調整駕駛模式,更多的是對發動機輸出、變速箱邏輯以及油門響應程度進行調整,達到運動、普通、節能三種基本模式。而在GTI上“Driving Dynamics Manager”可以控制所有電子穩定系統以及電子差速器,通過實施雙離合將扭矩傳遞到所需的車輪上,從而消除轉向不足,為了讓車輛更加可控,在彎道中該系統可以將動力逐漸傳遞到外側車輪,從而減少轉彎半徑之餘,達到機械式差速鎖的效果。
在以往的大眾車型上也會遇到這種情況,車輛全運動設定後,過於戰鬥;但使用中性設定後,車輛的支撐又顯得不足,所以外媒在駕駛過程中,更多將車輛懸掛調節至運動模式,而將其他選擇舒適模式,這樣一來,車輛既有較好的支撐,又不會出現過於激進的油門、發動機響應,更加適合在鄉間穿梭。
如果在中國市場,GTI的對手莫過於A35、福克斯ST、奧迪S3等車型,對比起其他車型,GTI更有歷史的韻味,多年來積累下來的造車經驗,一代又一代的變化,重生;A35?沒有一人一機,連AMG車友羣都進不去;如果你只想崩直線,想要快速高潮?選S3吧,它比GTI更快,動力效率更高。
個人認為,高爾夫GTI相比起其他硬核的鋼炮,擁有居家的一面,即便是剛剛拿到駕照的司機,駕駛它也能感受到來自駕駛的樂趣,而不會因為過於硬核的駕駛感受讓駕駛這件事情變得艱辛,如果用四個字總結這一代GTI,我想到:可甜可鹽。甜時,上下班通勤,去市場買菜,一家人出行,完全不是問題;鹽時,賽道攻彎、山路激劈,依然能勝任,再加上出色的動態以及人車溝通感,雖然速度不會特別快,駕駛是一種信念,但樂趣是駕駛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