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芝加哥的犯罪史,就是一部濃縮的美國建國史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綜合

李毅:李毅在芝加哥住過多年,芝加哥85%以上的地方很安全。

過去的三個月,由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起的反種族歧視和反警察暴力執法示威活動在美國遍地開花。

但絕大多數遊行在特朗普政府的“聯邦執法人員”鐵拳之下,往往都是不堪一擊,像什麼轟轟烈烈的“西雅圖建國運動”,人家一槍沒放就結束了他們的春秋大夢。

但是,隨着最近又連續發生了好幾起槍殺黑人的事件,遊行又轉多了。

8月23日,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兩名警察連開7槍導致一名黑人男子重傷。

案發地威斯康星州對此反應還算沉靜,但隔壁伊利諾斯州的芝加哥對此事反應巨大,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

芝加哥與案發地基諾沙,這是真·隔壁

一些美媒報道稱,芝加哥警方收到了一條令人不寒而慄的警告,據説芝加哥有30多個黑幫已經“結盟”,計劃對在街頭掏槍執法的警察“就地射殺”。

其中就包括一些過去半個世紀以來非常臭名昭著的黑幫組織,比如“拉丁之王”、“罪惡領主”、“黑色P石”等等。

對手放狠話了,芝加哥警察也很緊張呀,芝加哥警局方面表示,他們已經進入了全面戒嚴和防備狀態,對黑幫嚴防死守,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保護警察。

雖説美國警民關係緊張,但人別的城市鬧歸鬧,頂多是小打小鬧,組織個遊行參加個示威,發泄發泄情緒討個公道就慢慢平息了。

但芝加哥不一樣,能把警察嚇到全神戒備的,全美國還真沒幾個。

1

罪惡之都

芝加哥這地方的動亂程度,即便放眼“槍戰每一天”的自由美利堅,也算得上犯罪活動最為明目張膽的地界。

今年6月,僅21日這一天,芝加哥就發生了70起槍擊事件,有11人被殺,受害者中甚至包括正在蹣跚學步的嬰兒...

在7月份,芝加哥共發生了570起槍擊事件,其中有2268人遭到槍擊,107人死亡。也就是説,芝加哥7月平均每天都會發生20起槍擊案。

在BBC短片《芝加哥失落街道的生存和死亡》中,BBC説 許多芝加哥青年在日常出行時,身上都會攜帶一把槍,並且毫無顧忌地揮舞着手中的槍支與他人打招呼。

最怕朋友突然的關心……

對於芝加哥的這種傳統,懂王曾有吐槽,“跟芝加哥相比,阿富汗都安全得不得了。”

雖然川總平日瞎話連篇,但這事他還真沒説錯。

只不過,他單拎出來芝加哥有點不公平,因為,就算把整個美國拿出來比,美國的槍支犯罪率(不是犯罪數)也是位列全球第一,足足是阿富汗的19倍。

只從槍擊案來説,全美國也沒有阿富汗安全……

芝加哥當然更突出了,去年僅暴力犯罪就有2.7萬多起,相當於每100個人中就有1個人進行暴力犯罪,危險指數擊敗了全美國93%的城市。

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往往是經濟落後的犄角旮旯犯罪率才高。而芝加哥身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全美第三大城市,怎麼就成“罪惡之都”了呢?

如果想知道芝加哥是怎麼墮落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就要知道,這個城市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2

美國夢

芝加哥這個地方,有一個詞概括就是——“很美國”。

在19世紀以前,芝加哥這片土地上,還住着一羣伯塔瓦托米(Potawatomi)族的印第安土著。

芝加哥的名字,就源於印第安土著語“Shikaakwa”,意思是帶有濃烈味道的洋葱。

後來殖民者法國人到來,按照法語讀成了“Checagou”,到了英語裏,就變成了同音的Chicago,芝加哥一名由此得來。

芝加哥這片靠水的區域,當時確實盛產洋葱,而且植被豐茂,非常適合農耕。

再加上芝加哥位於密西西比河支流與密歇根湖的交匯處,背靠五大湖區,擁有着得天獨厚的水運條件。

由於其有着重要的交匯點位置,美國政府於1803年,在這裏建立了迪爾伯恩軍事要塞,並於1816年與印第安土著部落簽訂協定,把這塊土地收入囊中。

在1833年芝加哥鎮成立的時候,當時還僅僅擁有350名居民。

隨後,芝加哥的航運和鐵路開始全面修建,逐漸成為連接美國東西部的重要交通樞紐。便捷的水陸運輸極大地刺激了當地工商業的發展,芝加哥尤其以鋼鐵產業發展飛快。

城市的繁榮發展吸引了眾多的外來者到此定居。

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芝加哥在歷史的第一個百年裏,是當時世界上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1900年時人口已超過100萬,是當時全球“百萬人口城市俱樂部”中唯一一個歷史不足百年的成員。

無論是南北戰爭,還是一戰二戰,遠離戰線、穩居後方的芝加哥都是大贏家。

內戰期間,芝加哥作為交通樞紐、貿易集散地和製造業中心,完全沒有受到戰火的負面影響,反而極大地刺激了芝加哥的農業機械生產,內戰對軍需物品的需求和運輸,也使處於鐵路樞紐位置的芝加哥獲利頗豐。

另外,內戰期間,聯邦政府需要銀行融資,眾多資本藉機彙集在芝加哥,建立銀行,芝加哥儼然成了內戰時各路商人的投資天堂。

二戰時,隨着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捲入太平洋戰爭。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芝加哥西北部,成立了生產軍用運輸機的道格拉斯飛機公司;西南部的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生產飛機引擎,夸特馬斯特公司接管中央設備製造區的設備,負責軍隊後勤供應。

作為美國重工業基地,戰時經濟使芝加哥迅速走出大蕭條的陰影,並將繁榮延續到了50年代中期。

説到底,芝加哥的發展經歷,就是美國發展經歷的一個小縮影:

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資源豐富,又是貿易和金融的集散地;

外來移民的大量湧入使其成為“機會之地”,迅速帶來產業的發展和當地繁榮;

遠離戰場,一旦戰爭爆發,就意味着更多的內需和需要躲避戰火的資本湧進來。

這幾大要素相互促進,越繁榮,移民越湧入,交通等基礎條件越改善,越多的需求和資本進入,就更加繁榮。

但是,凡事都有好有壞。這些堆起芝加哥(美國)摩天大廈的元素,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

3

美國病

當年大量移民的進入,讓芝加哥從起始就建立起非常複雜的人口結構。

至今,白人佔芝加哥總人口的45%,拉丁裔有28.9%,黑人佔32.9%,另外還有5.5%的亞裔。

這種所謂的“民族大熔爐”,也常常是美國拿出來炫耀的“成功之道”。

當年,來自西西里島的意大利移民來到美國之後,渴望改變底層命運,憑藉着在老家參加黑幫活動的經驗,開始了在美國的黑手黨之路,這些人形成了芝加哥的第一批傳統黑幫。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美國黑道頭號人物,同時也是電影《教父》原型的黑手黨教父阿爾·卡彭。

1920年,美國政府頒佈“禁酒令”。禁酒令時期,正規酒類市場被禁止,帶來的結果就是黑市的興起。卡彭就是靠着在這段時間的私酒販賣,積累了鉅額財富。

隨後幾年,卡彭的黑幫勢力不斷擴張,在鼎盛時期,有一半以上的芝加哥警察都在為其效力。據説,卡彭每年花費數百萬美元用來賄賂拉攏大量警察、政府職員、律師和法官。

1927年,卡彭通過各種手段,親手把當時的芝加哥市長候選人之一湯普森扶植上了市長寶座。

卡彭在芝加哥隻手遮天,被大家喻為“芝加哥地下市長”。

這些傳統黑幫在芝加哥盛極一時,但是他們不少後來紛紛轉型,金盆洗手,成為了社會上流人士。

在此之後,芝加哥的地下世界江山易主,進入了現代黑幫們的時代。

芝加哥現代黑幫,主要是由美國南部逃離到芝加哥的黑人組建而成。

因為那時南方各州實行極其苛刻的種族隔離法律,黑人受到各種歧視和非人對待。

於是,大量黑人離開南方,到北方謀求生活,繁榮的工業城市芝加哥成為他們的首選之地。

芝加哥城北,是典型的富人區,白人的聚集地,擁有着全部的地標建築和全市最好的住宅區,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教育、市政管理水平都非常高。

這樣的區域,在當時是不可能接納黑人的。

大量黑人移民來到芝加哥後,就被安頓在政府提供在城南和城西的廉租公屋內。由於廉租公屋數量有限,許多黑人移民只能流浪街頭,等待下一步的安置。

因此他們一定程度上就成為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黑人也需要吃飯,需要養家,並且極度渴望改變他們底層命運。於是,在南部修建的公屋中,芝加哥的現代黑幫開始孕育發展壯大。

據芝加哥警方公佈的數據,芝加哥全城大概有120多個幫派,大都集中在黑人居住的南區和西區。為了爭奪人口和地盤,黑幫之間開始不斷地殺戮和洗牌。

黑幫之間的戰鬥逐漸升級,並且經常誤傷無辜。

1992年10月13日,一名7歲的男孩在上學的路上,被公屋的黑幫分子射殺身亡。兇手表示他當時正在瞄準一個敵對幫派成員,沒想到小孩子居然會出現在彈道上。

芝加哥警察並非對此視而不見,但是他們想管也有心無力。

那些政府為黑人提供的快速建設公屋,為了節省材料,牆與牆之間都不是實心的,因此很多屋子相互之間極易連通。

這一點為黑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他們只需要稍作改造,就能把公屋裏面變得錯綜複雜。這些公屋對外來説,就是一個自帶迷宮的堡壘,暗藏着大量暗道。

黑幫分子往往只用5到6人就可以控制一棟大樓,其中幾層樓放可卡因,幾層樓放海洛因,幾層樓放軍火,並且放置地點都非常隱秘。

警察想要搜查一棟公屋,往往需要動用幾十號人馬,而且因為摸不清楚地形,往往無法及時找到證據,收效甚微。

再加上,芝加哥城南和城西的公屋數量極多,樓層很高,人力搜索如同大海撈針。

如何區分公屋中的黑人男性是黑幫,還是預備黑幫,還是“良民”?把他們都抓起來嗎?抓到監獄裏靠啥來養?

芝加哥警力是有限的,無論哪種方法都無法執行。如果警察要想尋求幫助請國民警衞隊出警,那就要大把燒錢。

但是南方城區税收低,沒有什麼關鍵產業,並且住的大多都是“高貴白人”眼中的下等人,你讓資本主義的政府花大量的錢來給這些“下等人”解決治安問題?他們會表示沒什麼動力去做。

長此以往,警察和普通人距離越來越遠,《紐約時報》曾有文章分析,警民之間缺乏信任,也是黑幫暴力愈發嚴重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為美國警察長期以來粗暴殘忍地對待非洲裔和拉美裔居民,暴力執法的事件屢屢發生,因此當地居民很難將當地警察視為可信任的維持治安的力量,更多是將其視為潛在威脅。

美國警察想要發動羣眾,甚至啓用朝陽羣眾那樣堪比FBI的力量幫助他們維持治安,也根本無法實現。

而芝加哥是以鋼鐵業、製造業起家的,隨着近些年美國工業整體的衰落,大量的工作崗位被淘汰。

芝加哥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完全圍繞着城北,城南教育缺失的黑人青年們根本融入不進去,沒有其他的出路,他們只能繼續加入黑幫之中。

芝加哥一名黑幫成員在2016年接受BBC採訪時説:

“現在都是年輕人在殺人,都是15、16歲的在殺人。我們社區旁邊就有個警察局,什麼都不管。這個地方沒有人給你指導,這就是問題,所以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活。”

因此,一個惡性循環就此生成了,芝加哥南方公屋區的黑人們從小長大在黑幫的環境下,缺少教育沒有其他方式涉足社會,只能加入黑幫;而他們的後代又繼續耳濡目染,又加入黑幫。芝加哥的南、北城差距越來越大,而政府也拿城南的黑幫越來越沒辦法。

從2001年到2016年,美國因為伊拉克戰爭死亡的人數是4504人,因為阿富汗戰爭死亡的人數為2384人。

而芝加哥在這16年裏有7916人“戰死”,超過兩場戰爭的總和,其中大部分死亡的都是黑人,兇手也大部分都是黑人。

4

此題無解

芝加哥犯罪率居高不下,人民安全受到威脅,芝加哥政府也不是沒有想過辦法。

為了遏制日益瘋狂的黑幫槍擊犯罪行為,芝加哥政府於1968年頒佈了禁槍令,試圖通過法令直接限制公民個人持槍,以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

但是禁槍之後,結果卻適得其反。

因為有組織的黑幫,本來就是搞“地下”這一套,禁槍之後,他們通過非法手段還是能從別州走捷徑搞到槍。

相反,在禁槍期間,普通芝加哥市民卻無法持槍,這讓他們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威脅。

這就變成了那個著名的悖論——電影院裏一旦有一排人站起來,其他人為了能看到電影也不得不站起來。

2006年,一位叫麥克唐納的72歲老人聯合另外3名芝加哥公民,把芝加哥市政府告上法庭,起訴其頒佈的禁槍令違反了憲法第二修正案,侵犯了公民合法持槍的權利。

美國最高法院於2010年以5比4的投票結果裁定,芝加哥政府的禁槍令違憲。自此之後,芝加哥每一個人都可以合法擁有槍支。

你禁不禁其實都沒有什麼用。槍擊案和兇殺案開始一路上漲,並在2016年的時候達到20年內最高水平。

芝加哥政府開始另尋他法。這些底層黑人很多不都是因為窮才去做案嗎?

那好,政府就加大福利多發點錢唄。

這芝加哥這些公屋中,有92%的住户都依靠政府福利政策生活。

但這裏有一個bug是,政府的福利金並不傾向於有就業潛力的人。也就是説,帶着孩子的單親媽媽才能領取福利金。這種情況下,為了領到更多的福利金,這些底層貧困人口就更樂意多生孩子。

但是,微薄的福利金並不足以讓這些孩子接受美國優質的教育,就算這些黑人勤勤懇懇讀書,找到能養活自己的工作,也沒有周圍人販賣毒品來錢快,那還有誰願意靠讀書來掙這份辛苦錢呢?

於是這些多生出來的孩子,基本上就又成為芝加哥現代黑幫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這種福利政策就是典型的授人以魚,它可以讓你活下去,但也只能苟活着,讓人思考着怎麼改變人生,又讓你在底層的泥潭不斷掙扎。

前面説到,芝加哥是一個“很美國”的城市。

芝加哥的種種病症,也只是“美國病”的樣本和放大鏡。

芝加哥的所有社會問題,無論是種族歧視,貧困問題,還是槍支氾濫,治安管控,在美國其他城市,其實同樣廣泛存在着。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官方數據,目前全美的暴力犯罪率都令人堪憂:

平均每十萬人發生近400起暴力犯罪;

每半小時發生一起槍擊案;

每5.8分鐘發生一場強姦案;

每14.5秒發生一起入室搶劫案。

在美國政府抗疫不力、反種族歧視運動多發的大背景下,犯罪案件更是呈井噴式上升。

蝙蝠俠的哥譚市原型到底是哪座城市?對於這個問題,有人説是紐約,有人説是芝加哥。

但其實,美國哪裏都是哥譚,把哥譚的劇情放到洛杉磯,放到邁阿密,放到底特律,都一樣毫無違和感。

這是哪一座城市的病嗎?不,這是體制的病。

參考資料:

從芝加哥興衰,看美國城市百年 | 知乎

美國四大城市之一的芝加哥,如何變為“黑幫之城”?| 新浪網

芝加哥警方獲情報:三十餘黑幫正有組織地計劃在街頭暗殺警察 | 觀察者網

都是15、16歲的孩子在殺人,抓了有30000名小弟的黑老大結果更亂了,這座大都市的血腥驚恐,中國人完全想象不到! | 瞭望智庫

美國第三大城市曾有一半警察給黑幫打工,一對父子操控40年,現在比阿富汗還亂!| 瞭望智庫

特朗普:“芝加哥去年565人被殺,阿富汗都比這安全” | 搜狐網

“芝加哥模式”?用治療傳染病的方式治癒社會暴力 | 南方週末

芝加哥 | 維基百科

———— /文章推薦/ ————

李毅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