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尼鐵路,穿越喜馬拉雅山,助力尼泊爾打破印度高壓態勢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綜合

近期,印度和尼泊爾在邊境上起了爭端。尼泊爾很委屈,或者説感到悲憤,卻無可奈何。因為和印度的體量相比,尼泊爾就像是一個小孩子。

印度最近幾年發展迅速,經濟崛起,武力強盛,有錢有力量了,印度的嗓門也大了,在國際上出盡了風頭。非但如此,印度這些年似乎又不安分起來,重新拾起了“大印度”時期的野心。到處惹事生非,製造邊境衝突:中印、印巴、尼印,三邊衝突同時發生,旁人看花了眼,印度卻樂此不疲。

對於中國和巴基斯坦來説,在對抗來自印度的壓力時,還能夠顯得較為從容,或者説遊刃有餘,但是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爾來説,卻顯得困難重重。

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面積14.7萬平方公里,人口2898萬人(2016年)。國土為長方形,呈西北東南走向,境內一半以上的土地為山地。除了北面以喜馬拉雅山與中國為界,東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圍。

歷史上,尼泊爾和印度的關係非常緊密,歷來被人稱為“親密的鄰居”,無論是民間還是政府層面,尼泊爾和印度猶如一家人。

印度國防部長辛格曾經宣稱:“我們與尼泊爾不僅有地理、歷史和社會上的聯繫,而且在精神上也有聯繫。”辛格此言非虛,他説的是實話。

尼泊爾境內86%的人信奉印度教,印度教如今是印度的國教,而且印度國民大多數也都信奉印度教。僅僅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一地,就建有超過3000座印度教寺廟。

佛教誕生於印度,但是佛陀傳教於天竺,光大佛教於北印度一帶,佛教高僧在恆河兩岸紛紛開宗立派,唐玄奘取經主要去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印度。如今,佛教雖然在印度式微,但是其營養卻融進了印度文化之中。

此外,尼泊爾境內民族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就屬於雅利安人種,這些人是古代從印度來的雅利安人與當地土著人所生的後代。

所以,因為歷史淵源和文化的聯繫較為密切,尼泊爾人在觀念、風俗、文化等方面與印度都非常相似。而尼泊爾上層如今通用語言為英語,這讓今天的尼泊爾與印度的交流更加便利。

尼泊爾與印度的關係可謂是撲朔迷離,在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兩國似乎不分彼此,親密無間。然而,在其他的很多方面,尼泊爾與印度的關係卻並非表面上的那麼融洽。

1、領土爭端

尼泊爾與印度的領土爭端還要追溯到英國殖民印度的時期。英國完全佔領印度後,於1814年發起了英尼戰爭,彼時尼泊爾還是廓爾喀時期。1816年,尼泊爾戰敗,被迫簽訂《蘇高利條約》,幾乎割讓了國土的三分之一給英國,英國隨之將其併入英屬印度。

在《蘇高利條約》中規定,英尼在西北邊境分界線為卡利河,然而因為對卡利河源頭理解不同,印度和尼泊爾對西北地區的裏普列克、卡拉帕尼和林皮亞杜拉三個地區產生了爭端。這三個地區位於尼泊爾西北部分,三處連城一線,突出於尼泊爾領土,猶如一把楔子一樣插入中印邊境。

1962年,印度軍隊在中印戰爭中戰敗,撤退的過程中突然出兵佔領了卡拉帕尼地區,並在這裏修築工事。2019年11月,印度修改憲法,將卡拉帕尼列入印度領土。尼泊爾表示強烈抗議。

印度在爭議地區大肆修建工事、派駐軍隊,擴建道路等行動,最終尼泊爾忍無可忍,在2020年6月18日成功修改憲法,將335平方公里爭議地區列入尼泊爾版圖。印度抗議,隨即尼泊爾向邊境派兵警戒。

雖然印度宣稱願意和平解決,卻拿不出半分誠意,因此爭端一直都難以解決。

2、尼泊爾對印度的經濟依賴

尼泊爾三面被印度包圍,北面是喜馬拉雅山,因此成為一個地理位置封閉的國家。在經濟發展中,尼泊爾對印度的依賴性非常嚴重。

尼泊爾以農業為主,糧食生產只能勉強滿足自身需要,難以對國家發展貢獻更多力量。而尼泊爾的工業更是薄弱得一塌糊塗,只能做一些簡單的產品加工業務,利潤低不説,競爭力更是非常低下。

尼泊爾的支柱產業為旅遊業,然而,前往尼泊爾旅遊的人印度人佔了很大部分,印度人打個噴嚏,尼泊爾經濟就要搖三搖。

在對外貿易中,尼泊爾仍舊以與印度人做生意為主。尼泊爾的對外貿易總額的60%都被印度佔據。尼泊爾的對外經濟很難打破印度的經濟包圍圈,更何況,尼泊爾貨幣還與印度盧比掛鈎。

此外,尼泊爾有超過600萬人在印度工作,一旦印度與尼泊爾產生摩擦,或者印度經濟出現苦難,那麼,這些人都將受到最為嚴重的影響。

例如在2016年,印度廢除舊票,嚴重衝擊了尼泊爾經濟,尼泊爾的外貿、旅遊等都出現了全面下滑的結果。那些在印度打工的尼泊爾人,更是成為經濟動盪的犧牲品。

2015年,尼泊爾頒佈第一部新憲法,然而印度方面卻對尼泊爾憲法不滿,於是關閉了通商口岸,對尼泊爾實行禁運。當時尼泊爾的汽車、飛機沒油而不能發動、老百姓重新燒起了柴火等,尼泊爾只能向中國求救,然而因為道路艱難,距離太遠,難以滿足尼泊爾的需求。由此可見,尼泊爾經濟對印度依賴之大。

俗話説,吃人家嘴軟,拿人家的手短,尼泊爾在經濟上依賴印度,那麼在政治上就需要遷就印度。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印度在建國後一直將周圍的小國視為自己的“保護國”,希望從這些國家獲得如同“宗主國”的地位。印度在政治上施壓,在武力上脅迫。

在這種情況下,尼泊爾這個小國也難以騰挪,只能處處遷就印度。然而,尼泊爾的遷就未能讓印度收斂,反而對尼泊爾的內政頻繁地橫加指責。

印度之於尼泊爾,猶如一把大鉗橫鎖在自己的脖頸,要想打破印度對尼泊爾的“囚困”,尼泊爾首先需要打通與外界的通道。反觀尼泊爾的地理位置,能夠助力尼泊爾打破印度高壓態勢的國家,只有中國有這個意願和這個能力。

我們常説“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是不錯的,對於尼泊爾也同樣適用。作為中國的鄰國,尼泊爾之所以與中國經濟聯繫較差,關鍵就在於沒有路。

中尼邊境大山林立,又高又陡,要想聯通兩國,必然要征服喜馬拉雅山。這個難度,可想而知,所以,中尼陸地交通,到現在也只有一些公路交通,這種公路,很難承載兩國的貿易交流,説句不好聽的,猶如雞肋。

早在2006年,中國方面就告訴尼泊爾,青藏鐵路不僅要過拉薩,還將延伸至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則,並一直抵達中尼邊境,日喀則離中尼邊境直線距離200多公里。對此,尼泊爾表示非常歡迎。

2015年,中方表示,青藏鐵路將從日喀則延伸540公里,在2020年延伸至兩國邊境的吉隆縣。

2016年,尼泊爾總理訪問中國,請求中方將青藏鐵路延長到邊境,然後直抵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並將尼泊爾境內三大城市完全貫穿,中國方面同意尼泊爾的提議,於是雙方痛快地敲定了中尼鐵路項目。

鐵路修抵吉隆縣後,再延長到邊境的吉隆口岸,然後進入尼泊爾境內。

由於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環境惡劣,地形複雜,所以,修建鐵路時,需要修建隧道,貫穿喜馬拉雅山部分山脈,但是不會貫穿珠峯。不過由於地形原因,鐵路在中國境內只能達到120公里每小時,而進入地形較好的尼泊爾之後,可以提速至160公里時速。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開通。連接拉薩至日喀則的拉日鐵路也已經於2014年全線貫通,而日喀則連接吉隆縣和吉隆口岸的鐵路也將於2020年完成,中國境內通往尼泊爾路段的鐵路將全部完成。而尼泊爾境內的路段較為好修,可以在2年內全部完工。

一旦中尼鐵路貫通,尼泊爾在面對印度的時候將更加有底氣。而中國和尼泊爾的貿易量也將迅速飆升,尼泊爾也將更好的融入中國經濟體系,從中國的發展過程中分一杯羹,助力尼泊爾的國家發展。

可以説,中尼鐵路的全線貫通,將對南亞的地緣政治產生極大的影響。這不僅關乎到尼泊爾發展,中尼之間的貿易,還將對尼泊爾和印度的政治關係造成強烈的衝擊,印度長期以來在政治上對尼泊爾的霸凌行為將一去不復返。

而如今,尼泊爾國內的很多方面都出現了中國企業的影子,中國企業已經在尼泊爾境內對印度霸佔的行業產生衝擊,如中國通信業已經打破了尼泊爾通信完全被印度主導的架構。

正如尼泊爾經濟學教授辛格所説:“鐵路一旦開通,不僅可以減少尼泊爾在過去10年中對印度的依賴,還將使尼泊爾擁有從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中受惠的機會。”同樣,尼泊爾總統表示堅決支持一帶一路,也可以看出尼泊爾對中國時代來臨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