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家張大伯昨天在上樓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但是過了這麼久,他的孩子都沒有一個人來看他,大伯一個人在家非常孤單,有點落寞。
大伯在跟我們聊天的時候説到:孩子長大之後都變成白眼狼了,平時沒有一個人來看我就算了,現在摔跤了也沒有人來看一下我。據悉,大伯年輕的時候脾氣暴躁,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打罵孩子,把孩子當出氣筒,孩子一直都跟他不親,對他很有畏懼感。
有時候我們看到有些老人老了沒有孩子來孝順他,其實很有可能跟他們的教育方式有關,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
這三類父母,老了多半不被子女孝順
1.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
如果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一直打罵他們,他們內心或多或少都會對父母有一點恐懼感,生怕自己做錯事後會遭到父母的責怪。所以他們也不敢和父母親近,有心事也藏在心裏,這樣自然會拉遠親子之間的關係,等孩子長大之後,自然對父母也沒有深的感情。
並且如果父母總是打罵孩子,這樣的行為也會對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造成影響,孩子的行為大多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所以經常打罵孩子,等他們長大之後也很難對自己的父母孝順。
2.對待孩子偏心的父母
在中國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有些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會有重男輕女的行為,還記得去年的一部熱播電視劇《都挺好》,蘇家就是典型的重男輕女,對孩子教育出現嚴重偏心的家庭。明玉從小到大都受到母親對自己的不公平對待,哥哥們無論需要多少錢,母親很爽快地答應,而自己想要買一本練習冊,母親都不肯給錢,還責怪自己。
這種對待孩子偏心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的內心造成嚴重的影響,孩子在小時候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沒有感受到來自父母和家庭的温暖,他們長大之後自然也不懂得孝順父母的責任。
3.過度溺愛孩子的父母
在現代這個獨生子女多的社會,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出現過度溺愛的行為。無論孩子想要什麼東西,父母都無條件地滿足,以為這是對孩子的愛,其實這樣會讓孩子不懂得珍惜父母地辛苦,不知道金錢有多麼來之不易。
如果孩子長期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他們慢慢地會傲慢自私,如果有一天父母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時,他們可能會對父母產生責備的心理,長大之後也不懂要孝順父母。
培養孝順孩子,父母還要從自己做起
1.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照顧
父母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給予陪伴和關愛,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暖,而父母也可能更加清晰地瞭解自己的孩子,更加有目標的教育孩子,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當孩子感受到了來着父母的關愛和照顧時,這樣的情感在孩子的內心根深蒂固時,等孩子長大之後,孩子自然會以同種感情來孝順父母,回報父母。
2.以身作則,承擔起做父母的責任
孩子的行為很多都是從父母身上學習的,在孩子的意識形態還尚未形成的時,會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而父母就在他們意識形態形成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所以父母要學會以身作則,承擔起做好孩子父母的責任,用自己的行為去給孩子潛移默化的教育。父母在面對自己的父母也要盡心盡力地孝順,這樣才能夠影響到孩子。
3.不偏心不溺愛,給孩子公平的成長環境
在有多個孩子的家庭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學會一視同仁,做到一碗水端平。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給予孩子平等的愛和照顧,特別是有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家庭,千萬不要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
如果偏愛孩子,對於被忽略的孩子來説會給他們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孩子和父母也不能拉近關係,所以父母要學會不偏不倚,公平教育每一個孩子。
當我們見到有些孩子不孝順父母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責怪這個孩子的不懂事,但是也要知道有一些不懂事行為的背後來源於父母的不科學教育,才導致了自己晚年的悲哀,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自己但我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