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震中安置點 “煙火”暖人心

  新華社成都9月8日電(記者葉含勇 馮家順)9月7日凌晨3點,又一次餘震把睡夢中的記者搖醒,幾處器物傾倒的聲音清晰入耳。

  這裏是瀘定6.8級地震發生後,設在已廢棄的瀘定縣磨西鎮磨西中學操場的一個安置點,一頂頂帳篷靜靜矗立,因為還沒有通電,四周沒有燈光,唯有酣眠聲。地震後第二個夜晚,隨着各項抗震救災工作的推進,受災羣眾的心也安定下來。

  凌晨4點,磨西鎮貢嘎廣場安置點,一處燈火通明的忙碌場景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八口敞口大鐵鍋分列四周,爐膛裏柴火熊熊燃燒,鍋裏的水即將燒開。幾位大姐正忙着添柴淘米。

  “羣眾一直吃方便麪哪兒受得了?”一位現場負責人説,海螺溝景區管理部門在地震當晚就開始籌備,準備給近3000人做飯,早上稀飯麪包,午飯晚飯葷素搭配。

  上午,廣場安置點又恢復了忙碌。“今天中午有肉吃了!”受災羣眾周祖楊説,他本來就是廚師,正好發揮所長,“今天政府一共運來了12頭豬,有的老鄉還把自家儲藏的鮮肉、臘貨和蔬菜也拿過來了,大家一起動手,共渡難關”。

新華全媒+|震中安置點 “煙火”暖人心

9月7日,貢嘎廣場安置點內,一位志願者在忙着炒菜。(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中午12點,熱氣騰騰的飯菜已準備好,羣眾戴着口罩,在志願者引領下有序排隊,領取震後第一頓熱乎飯菜。一個牛肉麪攤位吸引了眾多目光。煮牛肉麪的男子來自甘肅,在磨西通往康定的一條高速路路口開了一家西北風味餐館。地震發生後,他馬上帶上5個夥計、30多袋面、300多斤肉趕到震中。這個中午,他送出了600多碗牛肉麪,“大家受災了,我想盡我所能,讓大家嚐嚐我們西北面的味道”。

新華全媒+|震中安置點 “煙火”暖人心

  9月7日,牛肉麪攤位前,眾多羣眾被香氣吸引來駐足等待。(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正攀談之際,通過大喇叭傳出來的一個略顯嘶啞的聲音吸引了記者注意,一位老人正站在椅子上維持秩序。他叫鄒銀祿,是老街社區一名工作人員,今年已經70歲的他,震後一直在這裏當志願者,眼裏佈滿血絲,但精神依然矍鑠。“四面八方都來支援我們,我更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能多撐一會兒算一會兒。”

新華全媒+|震中安置點 “煙火”暖人心

   9月7日,志願者鄒銀祿站在凳子上維持秩序。(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飯後,貢嘎廣場安置點開始“稍息”,但磨西中學操場上已是熱火朝天。鎮村(社區)幹部和志願者們忙着進行環境消毒,接收、分配各渠道匯攏過來的救災物資,協助電力工人鋪設臨時照明線路,受災羣眾戴口罩排隊有序做核酸檢測。

新華全媒+|震中安置點 “煙火”暖人心

9月7日,貢嘎廣場安置點內,小朋友在吃飯。(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這裏已經安置了兩個鎮10個村(社區)700多名受災羣眾。經過一上午忙碌,現在已能為大家準備一日三餐,我們力爭在今天天黑前通電、通水。”磨西鎮黨委副書記何興軍告訴記者。

  夜幕降臨,發電機的轟鳴聲第一次在這裏響起。淅淅瀝瀝的秋雨中,一頂頂帳篷亮了起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8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華全媒+|震中安置點 “煙火”暖人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