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建設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6月29日,黨代表、首都體育學院黨委書記何明做客新京報千龍網訪談間,就這個重要舉措暢談感受。
何明表示,這是首都這座“雙奧之城”給學校的重大發展機遇。該校將努力打造國際奧林匹克研究推廣的國家隊、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主力軍、體育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努力建設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融合發展的世界一流體育大學和世界一流奧林匹克學院。
6月29日,何明(右)做客新京報千龍網訪談間。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高校將在首都發展中做出更大貢獻
新京報:在這次黨代會中,你最關注哪些方面?
何明:這次是我第二次參加市黨代會。2017年,我作為一名地方幹部參加了黨代會,今年,我作為高校的一名代表參加黨代會,確實無比激動、無比自豪。
5年前,我在地方政府工作,當時更多關注地方經濟發展、民生保障、社會進步等領域。這次作為高校代表參加會議,感觸更加深刻,更多關注的是教育、科技、體育和未來產業發展等方面的話題。
這次參加黨代會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報告中,多處提到了高等教育,為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明確了重點任務。比如,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涉及高校如何發揮作用的表述,是非常清晰和具體的。
同時,黨代會報告中有5處關於體育方面的表述,為我們體育高校發揮作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台。作為一名從事體育教育工作的黨代表,看到市委對未來教育、科技、體育這麼重視,我感到非常振奮。可以説,未來高校將在新時代首都發展中做出更大貢獻。
何明。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新京報:黨代會報告提出“新時代首都發展”,作為高校領導你有何感受?
何明:未來,首都發展前景廣闊。高校在首都“四個中心”建設中有其發揮作用的廣闊空間。如今體育成為國際通行語言,體育運動將增加國家之間、人民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理解。所以,我們學校可以在這些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多舉辦一些國際賽事,多和國際友人開展交流等,為國際交往中心建設作出獨特貢獻。事實證明,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僅是體育賽事的成功,也更加增進了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交融,對我國對外交流與合作起到極大促進作用。
我們首都體育學院有信心在“四個中心”建設中做出更大貢獻。
培養近千名冰雪運動方向學生
新京報:我們關注到建設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寫入了黨代會報告。另外,2021年12月,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在首都體育學院揭牌成立。過去五年,首都體育學院做了哪些努力?
何明:建設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寫入黨代會的報告,我看到後非常振奮,這是對首體院廣大師生極大的鼓舞。
我介紹一下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成立的歷程。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奧林匹克2020議程》頒佈後第一屆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奧運會。2018年9月,市委市政府決定依託首都體育學院建設“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
2021年,經國際奧委會授權、中編辦批覆,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正式揭牌並向全球發佈,成為世界上第三所由國家政府決定成立的國際奧林匹克學院,也成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第一個人文知識遺產。
在北京冬奧會上,我們的老師向巴赫主席彙報學院建設的情況,巴赫主席在我們的畫冊上親筆簽名。他對中國成立這樣的學院、能有這樣的擔當和佈局,以及未來對奧林匹克運動、奧林匹克可持續發展、遺產繼承做出這樣的安排表示非常欽佩。巴赫主席也祝願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能夠建設得更好。
新京報:藉助籌辦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的歷史機遇,首都體育學院開展了什麼工作?
何明:有兩方面的工作我們同時展開。一方面是積極作為,主動服務北京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培養了近千名冰雪運動方向的學生,這次他們直接服務了北京冬奧的各項賽事和志願者服務工作,比如賽場的裁判、OBS轉播的技術人員、現場的內圈的工作人員、賽會的志願者,用我們首體院體育人專業的力量來服務北京冬奧會。我們為北京冬奧會做出了首體人的貢獻,同時也鍛鍊了我們師生。這批師生回來之後,在我們學校繼續傳播冬奧精神,傳播奧林匹克知識和文化遺產。我們還用科技力量助力冬奧會的舉辦,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專項,服務冬奧賽場,比如越野滑雪、跳台滑雪等。此外,我們承擔了冬奧會官方總結報告的撰寫工作。
另一方面,我們抓住奧林匹克學院成立的機遇大力推動學校改革和創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明確了“高水平、小而精、國際化、服務型”的辦學定位,堅持體醫工融合創新發展的辦學思路,着力打造“體育教育、奧林匹克教育、體育人工智能、體醫融合、文化和新聞傳播、冰雪運動”六大辦學特色,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融合發展的世界一流體育大學。
目前,我們辦學指標全面上升,整個學校發展的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我們學校未來將為中國的體育事業乃至國際的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做出我們新的貢獻。
新京報: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在首都體育學院掛牌,帶給師生哪些改變?
何明:平時我和學生們接觸比較多,看到學校的變化,我們的老師、學生由衷地感到自豪。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國家和市委賦予我們新的使命,對於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個極大的促進,廣大學生是直接受益者,廣大師生的精氣神有了非常大的變化,進一步增強了愛國情懷,提振了信心,增強了使命感和榮譽感。我作為學校的黨委書記、作為一名教師,看到這樣的變化,深感欣慰。
新京報:學校裏面有哪些奧運元素的體現?
何明:我們學校有個奧運花園,大家在這裏學習、休息,組織學生活動。另外,我們在學校大學生體育館多次舉辦奧林匹克教育展,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傳播奧林匹克知識和文化。我們還建有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是2008年成立的,保存了歷屆奧運會的實物展品,我們面向全市大中小學生免費參觀,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
學校建有冬奧驛站,在冬奧會籌辦和舉辦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接待了冬奧組委各相關部門來校工作對接、活動彩排、演練等任務。
另外,學校建有冰球館,這也是本屆冬奧會給學校留下的重要實物遺產。建館兩年來,不僅為冬奧會有關球隊的訓練提供了服務,同時也為我校冰球隊不斷提升競賽水平提供了保障。比如説在冬奧會籌備期間,我們學校的冰球隊和清華、北大、人民大學的冰球隊參加冬奧測試賽,社會反響很好。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吳婷婷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