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奇聞!幾個發達國家居然説被中國“脅迫”了
最近,中國又被扣了一頂新帽子——“經濟脅迫”。
先是美常務副國務卿舍曼、歐盟對外行動署秘書長桑尼諾在“美歐涉華對話”第二次會議上稱,要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以解決中國“經濟脅迫”;緊接着,G7外長會又發表聲明,説對中國實施“脅迫性經濟政策”表達關切。
G7外長會現場(圖源:外媒)
本來,對於扣帽子這種事,中國早就被扣“麻”了。但人在家中坐,“經濟脅迫”這口鍋從天上來,真讓人有點搞不懂:世界上最發達的幾個國家,怎麼就被一個發展中國家給“經濟脅迫”了?這是潑髒水的劇本拿倒了,還是西方模式失去道路自信了?
一些國家國內治理失敗,急於“甩鍋”把禍水東引,已是慣用伎倆。但如此張冠李戴、賊喊捉賊,恐怕國內外老百姓都要笑岔氣。日子過得好好的卻被莫名“抵制”的新疆棉花工人、被無端拘禁在異國他鄉1000多天的孟晚舟女士,還有剛經歷一波數據勒索的台積電,對他們來説,到底誰在搞“經濟脅迫”,事實明擺着嘛!
就算不談中國,那法國的阿爾斯通是怎麼被脅迫、被誰脅迫的,美西方政客們不會這麼快就忘了吧?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説,中國一不動輒霸凌制裁,二不搞長臂管轄,三不無理打壓各國企業,何來脅迫之説?“經濟脅迫”的帽子無論如何也扣不到中國頭上。
炒作“經濟脅迫”,背後當然還是美西方的發展焦慮。
比如,歐盟即將公佈一項新的“反經濟脅迫”政策工具,一旦判定第三國有針對歐盟成員國的“經濟脅迫”行為,歐盟可採取徵收關税、暫停市場準入等12種反制措施。歐盟還給出了對“經濟脅迫”的定義:“通過採取或威脅採取影響貿易和投資的措施,對歐盟整體或單個成員國施壓,使其做出特定的政策選擇。”
歐盟委員會貿易專員解釋稱,鑑於地緣政治的緊張關係,貿易越來越被武器化,歐盟需要有“可供反制的適宜工具”。國家間的經貿往來成了“武器”,這倒點出了問題實質。但真正的問題是,究竟誰是“經濟脅迫”“貿易武器化”的始作俑者?
不難發現,所謂“經濟脅迫”的發源地和指揮部就在華盛頓。
二戰後,美國牽頭跟一幫發達國家設立“巴黎統籌委員會”(又名“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意在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禁運及貿易限制。在冷戰背景下,“巴統”擺明要將貿易武器化,以達到特定的政治目的。此後,“巴統”雖在形式上解散,但其實質被“瓦森納協定”繼承,依然保持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高科技出口的嚴厲管制。
新中國被西方禁運、制裁的漫長曆史,可不就是一部被“經濟脅迫”史?現在這些禁運、制裁的發起國反過頭來亂噴中國搞“脅迫”,真是離譜到家了。
美國對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實施經濟制裁。圖源:外媒
貿易武器化、經貿問題政治化,這種套路中國見得挺多。
當年為了加入世貿組織這件事,中美經歷了極其艱苦的談判,所謂“人權記錄”“民主制度”都成為美國在談判中施壓中國的籌碼;20年後,美國還是那個喜歡用武力威脅、政治孤立、經濟制裁、技術封鎖等方式實現自己戰略目標的美國。
如果把經貿問題政治化,就會陷入一個困境:當一方實施單邊“經濟脅迫”時,其他主權國家或組織只能被迫反制。一來二去,各國互相拿捏,甚至還會搞起貿易武器化的“軍備競賽”。
飯不吃了錢也不掙了,這終究不是事兒。解決的辦法也有,就是對話,大家坐下來好好談,談出一個都能接受的新規則。
其實,解決經貿爭端本就是世貿組織的職能。但有些人偏要刻意操弄、故意繞開世貿組織規則,甚至單方面阻撓上訴機構法官遴選,導致爭端解決機制至今停擺、陷入癱瘓。有關機制雖亟需變革,但加強全球協調、區域合作的大方向仍是明確的。“有事大家商量着辦”,才能讓世界走出彼此猜忌、弱肉強食的“黑暗森林”,最終讓更多人受益。
事實早已證明,中國既不是隨意搞“經濟脅迫”、制裁霸凌別人的“壞小子”,也不可能成為任人拿捏、被欺負還不反抗的“軟柿子”。以中國現在的經濟體量和實力,誰要想合夥欺負中國,還真不是那麼容易!
文/螺螄道長
編輯/點蒼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