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問題,如何讓“510億”變為“0”
■ 中國氣象局原副局長、中國氣象事業發展諮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許小峯
比爾·蓋茨的新書《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給出了兩個重要數字:510億和0。書中的內容圍繞這兩個數字展開。510億是目前全球範圍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的大致噸數,0則是減排的目標。要想阻止對地球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氣候持續升温趨勢,人類必須停止向大氣中排放温室氣體。原因是温室氣體捕獲熱量,進入大氣的温室氣體越多,地球增温幅度越大,已經並將對地球環境造成災難性影響。這顯然是一個艱難的任務,儘管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國的許多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等共同做了諸多努力,但很難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反而仍在不斷髮生一些令人憂慮的變化或事件。
1958年,美國為監測大氣成分變化而在夏威夷建立了莫納羅亞觀象台,至今保持了世界上最長時長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觀測紀錄。依據這一觀測記錄的變化曲線,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60年來持續升高。另據英國氣象局今年初所做的分析,2021年大氣本底二氧化碳含量將超過417 百萬分比濃度(ppm),這意味着自18世紀人類廣泛開始從事工業活動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50%。而二氧化碳正是1997年京都議定書中確定控制的6種温室氣體中影響最大的一種,對全球升温的貢獻百分比約為55%。
2020年12月,《自然》雜誌發表了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植物與環境科學系米洛教授及團隊的研究文章,指出“地球人造物質量超越了自然生物量”。他們通過計算評估認為,以上兩類物質總量於2020年實現了逆轉。這一體現人與自然平衡的指標被打破後,預示温室氣體減排目標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地球環境未來變化更增添了令人不安的因素。
比爾·蓋茨通過調研和聽取各方意見後認識到由於温室氣體增加、氣候變暖可能給地球環境造成嚴重後果,因而加入到了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行列,並於2015年倡議發起建立了“突破能源聯盟”,投資支持新能源發展。雖然面對各類嚴峻挑戰,比爾·蓋茨對未來依然是樂觀的:通過努力,現狀可以改變,災難可以避免。這不是一個盲目的結論,而有着細緻的分析和清晰的路線圖。比爾·蓋茨在書中用超過一半的篇幅,告訴讀者具體該怎樣做,如何採取行動以贏得地球環境美好的未來。
比爾·蓋茨認為,實現減排的唯一途徑是創新驅動,他在書中具體介紹了當前科技已經在發揮效力的領域,及需要進一步突破創新的技術,包括電力生產與存儲、生產與製造、種植與養殖、交通運輸、製冷和取暖等。在這些領域的創新及轉化為可操作的解決方案將成為實現零排放的關鍵,讀者可以通過閲讀了解其中的具體內容,豐富和擴大知識面,提升對應對氣候變化的理解。
比爾·蓋茨作為一個氣候和能源領域的外行,他的學習和分析方法卻令人印象深刻。一些枯燥和不易理解的概念,被他用量化、對比、關聯等方式,變得通俗易懂且生動有趣。在談到學習方法時,他給出的對策是要建立起思維框架,通過這個框架可以對一些數字含義有清晰的理解。這個看似簡單的框架,在探討新話題、理解新信息方面很有助益,特別是在進入一個新領域時,較易掌握整體情況和背景信息,找到陌生知識的切入點。事實上,在書中的每個章節,都可以發現比爾·蓋茨使用這一思維框架的痕跡。
比如,石油的價格是貴還是便宜?僅看市場給出的價格,因缺乏比較而難以有完整的感覺。2020年下半年每桶石油約42美元,相當於每加侖1美元,而超市賣的蘇打水折算下來約每加侖2.85美元,相當於石油價格的近3倍。這樣比較後,讀者可以切實感受到石油的相對低價,從而對開採、運輸石油的低成本和其對氣候、環境造成的高危害之間的矛盾,產生深刻的印象。《巴黎氣候變化協定》重要嗎?即便所有簽約國都按承諾兑現了減排目標,到2030年可以使全球温室氣體年排放量減少30億—60億噸,尚不足總排放量的12%,但不能因此否定這一協定的價值,比爾·蓋茨從超過190個國家簽署協定的行動看到了開展國際合作的可能性。
比爾·蓋茨承認自己更像一個工程師,而非政治家,對於氣候變化中存在的政治問題無能為力,沒有解決方案,只能將重心放在調動整個世界的科學智慧,推動實現讓清潔能源與化石燃料一樣廉價可靠的目標。
我們追求的目標應該是大幅度減少碳的排放量,且有辦法將超過平衡點排放的碳通過某種方式消除掉。此外,還應設法消除已存在大氣中的碳。即一邊關掉水龍頭,一邊打開浴缸下水,讓水流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遏制地球升温的趨勢。
(本文為第20期“解放書單”主書單書評)
《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美]比爾·蓋茨 著陳召強 譯中信出版集團
本文配圖來源:新華社
欄目主編:顧學文 文字編輯:顧學文
來源:作者:許小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