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北德廣播電視台3月28日報道,因中國企業在德國北部漢堡港至庫克斯港之間易北河的加深工程的競標中取得了明顯優勢,作為競爭對手的歐盟企業要求官方進行干預。
報道稱,在上述工程的競標中,由於中國交通建設集團(CCCC)的報價比荷蘭和比利時等國的公司至少低三分之一,CCCC有望參與漢堡港至庫克斯港的加深工程。德媒在報道中寫道,漢堡港和庫克斯港都對中國公司能參與該項目持支持態度。
不過,據荷蘭《忠誠報》消息,同樣參與此次招標的荷蘭公司凡諾德卻表示:“中國公司得益於補貼,以低成本的價格運作,將西方競爭者趕出市場。因此,作為歐盟成員國之一的德國,必須對中國此次競標進行干預。”
有趣的是,《忠誠報》報道稱,德國聯邦政府並不想幹預中企參與漢堡港和庫克斯港工程項目的競標。因為根據中歐投資協定,中國在德國的市場開展相關項目,是合理合規的。而對於歐盟企業有關中國補貼政策的指責,早些時候,中國外交部也回應道:“哪個企業是否以及如何參與具體項目,是企業的市場行為,能否中標也主要取決於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在如何對待中國政策上,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也有所表態。3月25日,在白宮舉行首場記者會上揚言“在任期內絕對不允許中國超越美國”後,美國總統拜登日前還參加了歐盟峯會,他在峯會上和歐洲的美國盟友們共商“重振歐美關係”,這其中還包括了對華外交政策的“共同利益”。
默克爾在該峯會後召開新聞發佈會,她表示,儘管歐盟與美國有很多共同之處,但並不完全一致,這不僅關乎經濟利益,更關乎“歐洲主權”。默克爾還強調,雖然把中國稱為“制度競爭者”,但必須同時考慮怎樣把價值觀和利益結合起來,形成歐盟對華政策。
事實上,這不是拜登第一次試圖拉攏盟友“對抗”中國,也不是默克爾第一次公開做出類似的表態。今年2月初,拜登聲稱,美國將致力於修復與盟友的關係,與盟友和主要的夥伴“並肩作戰”,以此“反擊”中國。對此,默克爾在德法視頻會議上卻表示,歐盟應該有自己的對華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德國前總理、綠黨前主席費舍爾也曾在《儘管困難重重,中國贏了2020年》一文中直言:“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這對美國和歐洲以及其他地區的盟友而言,不是令人愉快的前景,但中國經濟社會只會越來越繁榮穩定。這是因為中國走了一條與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而事實證明,中國信仰的那條路才是唯一正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