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9月3日文章,原題:損壞對華關係即將打擊澳經濟 因外交怠慢受到中國懲罰後,澳大利亞經濟表現出的一些韌性令某些人士宣稱獲勝。但這種話可能説得太早了。澳總理稱中國“讓我們更順從的行動完全適得其反”。儘管越來越多出口產品受到北京限制,澳出口仍繼續創新高。但雙方爭端以及堪培拉對北京採取的敵對立場,正給澳未來投下陰影。
儘管直到最近仍沒觸碰令澳獲利頗豐的鐵礦石行業,但北京正專注於那些未來或許成為澳貿易支柱的產品,如龍蝦、葡萄酒等,並向中國學生髮布赴澳留學預警。“這些是未來增長領域,但令人遺憾的是,它們在與中國的衝突中全都受到衝擊”,澳國立大學教授鮑勃·格雷戈裏如是説。
與2014年相比,這是劇烈變化,當時中國領導人訪澳並同意簽署協定,以擴大澳對華出口並(為澳)創造就業崗位。但如今,隨着中國關税推高澳商品價格且澳大利亞在華名聲一落千丈,之前的希望正化為泡影。投資流也已逐漸萎縮——在一定程度上歸咎於堪培拉對中資企業表現出的新敵意。
澳大利亞已從來自中國的滾滾財源中獲利近20年。這種情況持續到現在——儘管中國針對煤炭、大麥、龍蝦和葡萄酒等澳產品採取懲罰性措施,但尚未觸及鐵礦石。但就在鐵礦石價格今年創新高並推動進口額創紀錄之際,中國正抑制鋼鐵行業,鐵礦石價格已從5月份的峯值下跌39%。隨着中國經濟越來越側重於服務業,加上北京盡力實現供應多元化並降低碳排放,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很可能進一步減少。
澳葡萄酒等的形象也在華崩塌,業內人士説“人們很快對澳葡萄酒失去興趣”。畢馬威和悉尼大學發佈的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對澳投資大跌27%,降至2007年以來最低點……
對澳大利亞來説,要想實現脱離中國的貿易多樣化,並非易事。與印度簽署有限貿易協定的可能性,會為澳出口商提供一些希望,但印度不大可能填補中國留下的空間。
樂觀者以日韓為例,稱澳中關係必將改善。但澳大利亞的地位不比日本,且堪培拉和北京都未表現出妥協意願。這意味着,因疫情封控而面臨二次探底風險的澳經濟,將很快看到貿易順風逐漸消失。(丁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