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連江縣風光。 影像中國
連江城內有福建省第一大江閩江和第六大江敖江穿流而過。兩條大江,或洶湧澎湃,或嫋嫋娜娜,流向東海,形成了雄渾的江海天然景觀。有了這“兩江一海”,連江城又形成了羅源灣、黃岐灣、定海灣和閩江口、敖江口、可門口“三灣三口”。可以説,在連江,抬頭望去,四處都是藍晶晶的海和清凌凌的江。
前些年,“海上福州”建設號令發出,連江縣積極參與“海上連江”建設。海上捕撈、海上養殖、海上運輸、海上工業,各項產業如火如荼地發展,生態大縣、漁業大縣等稱號接踵而來。而連江最讓人流連忘返的,還是“海上游”。省城的幾位朋友每年都要來連江走幾趟“海上游”,他們不僅喜歡龜足、丁香魚、青蟹、彈塗魚、海膽等連江海鮮,更青睞東海之濱的海上風光,以及風光裏的故事和傳奇。這些年,由於常常陪着朋友們“海上游”,我不知不覺成了一名業餘導遊。
朋友們最常來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鄉羅源灣南岸的下嶼島。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福州有一艘“祥安”號大遊輪,每天載着數百名遊客往返於福州倉山與羅源灣之間。這艘“祥安”輪,曾是我地下黨在這條海岸線上的重要交通點。
坐上“祥安”輪到羅源灣西岸的透堡鎮,故事就更多了。早年,陶鑄、鄧子恢、曾志等老一輩革命家曾經在這裏戰鬥過。鄧子恢帶領羣眾發動透堡農民暴動,揭開了連江革命武裝鬥爭的序幕。在透堡鎮,有一位名叫王水蓮的婦女,她的兩個兒子都在土地革命鬥爭中犧牲了,可她仍然堅持把第三個年僅十八歲的兒子交給了革命隊伍。他就是後來成為連江縣第一任縣委書記的楊而菖。在解放馬鼻鎮的戰鬥中,楊而菖也獻出了他年僅二十一歲的寶貴生命。在兒子的影響下,王水蓮也參加革命,繼續在連江堅持革命鬥爭。新中國成立後,王水蓮多次被評為全國軍屬模範。
城裏的朋友們入神地聽着我的講解,由此愛上了連江的紅色歷史。朋友們説,連江如果能開闢一條藍色海岸紅色旅遊的旅遊路線,該多好啊!我欣然告訴他們,“海上連江紅色遊”早就開通了。你們瞧,從閩江口到定海灣,從川石島到長門炮台,從奇達村到黃岐半島,到處是手舉紅旗的旅遊團、頭戴紅帽的遊客。這些熙熙攘攘的遊客,可不只是來看連江的自然風景的,他們更喜歡尋訪連江的革命故事。紅色旅遊早已成了海上連江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今年初夏的一天,省城文藝界的朋友來連江,陽光明媚,東海的天空格外湛藍,一陣陣風吹拂而來,掠起海面瀲灩的浪花。我在船上講起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遊擊隊隊長梁仁欽的故事。
朋友們聽得很入神,紛紛説,原來,海上連江,既是藍色的,也是紅色的。連江的海上風景和紅色故事都如此地美麗、神奇和動人……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20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