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邵萌
“護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護理人員卻用真誠的愛去撫平病人心靈的創傷,用火一樣的熱情去點燃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這是護理先驅南丁格爾説過的一句話。
護士隊伍是衞生健康戰線上的重要力量。有這麼一羣護士,一襲綠衣,一頂藍帽,手機24小時開機、突發情況隨叫隨到,在無影燈下守護生命。這是手術室護士的日常,正因常常深夜下班,他們戲稱自己為“月亮天使”;他們又是“戰士”,疫情期間,災害來襲,都逆行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5月12日,第111個國際護士節如約而至。中日友好醫院手術麻醉科護士長兼手術室護士長張穎從事護理工作已有30年。作為國家應急救援隊隊員,張穎始終奮戰在救護一線:2002年底,她投身SARS患者救治;2013年,她參與青海玉樹醫療援助;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她第一時間前往救援……護士節來臨之際,封面新聞記者和她聊了聊。
自1992年入職,張穎從事護理工作已有30年。受訪者供圖
談患者照護:
手術室不是冰冷肅穆的“流水線”
給患者以人文關懷
“手術室中給你戴上血氧飽和度夾子的那個人,可能比給你戴上婚戒的人更希望你的生命得到延續。”這是張穎常説的一句話。
1992年,剛畢業的她來到中日友好醫院工作,30年來,她從帶着母親的期望選擇了這個崗位,到在工作中真切感受到了擔當、責任與愛。“這不是在説大話。看到病人以好的狀態離開手術室,真的很有成就感。”
在張穎看來,每個患者來到手術室的機會可能一生只有一次,必然會很緊張。醫護人員即使只是笑一笑,或輕輕的肢體觸碰,對患者來説都是莫大的安慰。在手術室患者短暫的清醒過程中,給他們以人文的關懷,是醫護人員應該關注的。
每個患者穿刺時,都會得到一個減壓球,用來緩解壓力;在恢復室等待手術的過程中,病人可以通過子母機分機與親人交流;經過患者身邊時,每位手術室護士都會問一句: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有需要幫助嗎?……一系列“小動作”,都將成為良好醫患關係的柔和劑。
張穎和“戰友們”參與青海玉樹藏區醫療援助。受訪者供圖
張穎清楚地記得,2010年青海玉樹發生強地震後,她隨國家醫療隊前往災區支援。一天晚上,她被急促的拍門聲叫醒,看到一位婦產科女醫生貼在宿舍的玻璃門上緊張地拍打着,身後是兩隻碩大的藏獒。後來她瞭解到,因為當晚有一名藏族患者生產,這名醫生為了保證患者的安全,守了她一宿,直到深夜孩子順利出生,母子平安,她才啓程趕回宿舍。
“我們是一邊笑一邊哭着度過那個夜晚的。直到現在,這名患者和我們還保持着聯繫。”回憶起這件事,張穎依舊很感慨。護士的温度就是醫院的温度,當患者被關懷、被治癒,手術室便不再是冰冷肅穆的“流水線”,治病也將成為充滿人文關懷的過程。
張穎和護理團隊為一名封控區患者做剖腹產手術。受訪者供圖
談醫護關係:
醫護比例倒置問題根本扭轉
醫護是戰友、是搭檔
護理人員隊伍短缺一直是世界範圍的衞生難題。近年來,我國醫護比例倒置問題逐步改善。
“全國醫護比從2012年的1:0.95發展到2021年的1:1.17。醫護比例倒置的問題得到了根本扭轉。” 在5月11日舉行的國家衞生健康委“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這十年”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衞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透露了上述數據。
與此同時,護士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也不斷提高。截至2021年底,全國護士隊伍發展到501.8萬,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護士,也從2012年的佔比56%提高到2021年的近80%。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在張穎看來,醫護之間是搭檔、是“戰友”,彼此之間是不可或缺的。“我經常跟我們科護士説,如果你想被別人尊重,首先要有自己的專業度,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在任何關係之間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架構。”
“現在我們醫院執行的是責任制護理,每名護士負責六名患者,可能比醫生和病人接觸得更多,病人的每一個訴求他都可以隨時反饋給醫生。”張穎表示,醫生有時候可能沒辦法和護士一樣隨時隨地觀察,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隨着醫療資源有限、醫生診治繁忙等等,醫生也越來越意識到護士的重要性。
5月3日,張穎出發去北京市南磨房地區採集核酸。受訪者供圖
談護理事業變化:
得到全社會認可和重視
護理要與醫療齊頭並進
從業30年,張穎切身經歷、體會到了護理事業的變化。
“1992年畢業時,我們(護理從業人員)也經歷過被看不起的狀態,這是整個社會整體的狀態。”張穎坦言。
近年來,我國護理工作發展迅速。國家衞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截至2021年底,我國護士隊伍達到501.8萬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的人數達到3.56人。與此同時,護士的服務領域也不斷拓展。加快推進老年的居家醫療護理服務,護士將護理服務延伸至社區、延伸至家庭,努力為老年人、婦女兒童等慢性病患者等人羣,提供多元化的護理服務。
張穎也告訴記者,隨着國家的支持和宣傳,不僅在醫院方面對於護理事業更加重視,全社會整體對於護理事業,對於護士羣體都有了更多的認可。
護理工作也不僅僅侷限於打針、發藥。張穎介紹,護理跟醫療一樣,有自己的支撐體系。護士的職業規劃也很明確,從技術專家到管理者到教育者都可以。隨着新技術的不斷創新,張穎認為,護士團隊要做到很快跟進,更有知識含量,思維更活躍。“特色護理要伴隨着特色醫療前行,護理要跟上醫療,才能做到齊頭並進。”
隨着公眾對於健康的日益重視,人們對於護理事業越發關注,對護士羣體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近日,全國護理事業發展有了新規劃。國家衞生健康委印發的《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其中提到,到2025年,全國護士總數達到550萬人 ,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達到3.8人,醫護比達到1:1.2,護士隊伍數量持續增加,結構進一步優化,素質和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基本適應經濟社會和衞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需要。
“這些年來,我對這份工作有特別深的感情,因為有成就感,讓一個病人能夠以好的狀態離開手術室,對我來説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張穎説。護理事業的發展將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而包括張穎在內的“提燈女神”們將全力以赴,勇往直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