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財長批評美國經濟強權
當地時間10月10日,巴黎,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在國民議會發言時,批評美國經濟強權,呼籲歐美之間建立“更加平衡”的經濟關係。新華社/法新
與俄烏衝突同步激烈演變的,還有歐洲日益惡化的能源危機。為了給即將到來的冬季做準備,歐洲多國正在努力填滿自家的儲氣庫。但他們現在能夠買到的,很可能只有美國的“高價氣”。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羅伯特·哈貝克10月5日尖鋭地批評説,“一些國家甚至是友好國家有時也哄抬價格”,他所指的顯然是美國和美國天然氣供應商。法國總統馬克龍10月6日也對美國喊話:“你們(將油氣)原價賣給本國企業,我們卻要支付4倍於此的價格,我們可不認為這象徵着友誼。”
在俄烏衝突引發的“次生災害”中,歐洲因制裁俄羅斯遭受反噬而深陷能源危機,能源成本屢創新高,美國能源企業卻趁火打劫,借危機大發橫財。從國家角度説,美國由此收穫的遠不止金錢,還可以讓歐洲在安全上、能源上都更加依賴美國。
歐洲能源進口費用暴漲
因能源結構問題,歐洲長久以來一直缺氣少油,能源60%靠進口。根據英國石油公司今年9月發佈的數據,2021年全年歐洲生產天然氣2104億立方米,但消費了5711億立方米;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進口總量中佔比高達45%,包括1670億立方米管道天然氣和15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LNG)。歐盟多國對俄羅斯的天然氣有不同程度的依賴。據俄羅斯塔斯社今年3月28日報道,芬蘭和保加利亞100%依賴俄天然氣;德國(61.9%)、奧地利(70.1%)、希臘(96.4%)、拉脱維亞(76.5%)、斯洛伐克(84.1%)對俄天然氣依賴程度也很高;匈牙利、丹麥、波蘭、捷克每年消費的天然氣一半以上來自俄羅斯。
今年2月俄烏爆發軍事衝突,美國趁機慫恿其歐洲盟友制裁俄羅斯,鼓動歐盟禁止使用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在美國的威逼和利誘之下,歐盟在今年2月至10月提出的8輪對俄製裁中,都將俄羅斯油氣出口當作重點打擊目標。歐洲天然氣管網聯盟數據顯示,截至10月4日這一週,俄對歐輸氣量同比降低了約82%。另據標普全球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俄對歐天然氣出口量降低了49%。
減少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的同時,歐洲國家開始不計成本地從美國增購天然氣。金融市場數據提供商“路孚特”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6月,美國向歐洲出口了39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佔美國出口總量的68%;今年上半年,美國出口歐洲的液化天然氣已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量。法新社10月5日報道稱,目前歐洲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的比例已從去年的28%增加到今年的45%。
從俄羅斯手中搶到不少市場份額尚嫌不夠,美國能源企業還在用哄抬價格等方式趁火打劫。法新社10月5日援引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報道説,美國出口液化天然氣的價格今年7月達到每千立方英尺12.76美元,去年同期僅為7.23美元,同比增長76.5%;今年6月時的價格更是高達14.37美元,同比增長119%。
俄羅斯向德國運輸天然氣的“北溪”管道發生泄漏事件,進一步推高了歐洲天然氣價格。“北溪-1”和“北溪-2”管道泄漏事件發生後兩天的9月28日,有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之稱的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攀升至207.19歐元/兆瓦時,而一年前歐洲天然氣價格僅為28.80歐元/兆瓦時。
冬季將至,歐洲各國不得不頂着飆升的天然氣價格迅速補充庫存。截至9月下旬,歐洲天然氣庫存填充率據稱已達88%,進程超出原定計劃,但為此承擔的成本令人震驚。德國聯邦經濟和貿易管理局(BAFA)8月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德國天然氣進口支出增至263億歐元,2021年同期僅為101億歐元,今年同期進口量下降了22.9%,成本卻增長了160%。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歐洲今年冬季為天然氣支付的金錢將達以往的10倍。
美企借危機搶食能源暴利
與加大對歐液化天然氣供應密切相關,美國今年上半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在美國政府與企業配合進行的“能源搶食大戰”中,不少美國能源企業獲得了罕見的能源暴利。
能源專家洛朗·薩克雷恩日前對美國財經媒體《商業內幕》説,企業以約6000萬美元的價格從美國購買液化天然氣裝滿一艘船,運抵歐洲後出售價格迅即飆升至2.75億美元,增幅達358%。除去運輸等成本,每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獲利逾1.5億美元。
受益於歐洲液化天然氣需求增加和價格上漲,美國最大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商和出口商切尼爾能源公司,今年第二季度淨利潤達7.41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業績為虧損3.29億美元。切爾尼共同創始人和前首席執行官、美國能源大亨查裏夫·蘇基9月8日直白地表示:“隨着歐洲面臨許多‘悲慘冬天’中的第一個,美國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美國能源巨頭,今年二季度也從歐洲盟友手中收穫空前利潤。根據埃克森美孚7月29日公佈的二季度財報,公司實現營收1156.8億美元,同比增長71%;淨利潤178.5億美元,同比增加281%,單季利潤創埃克森美孚歷史新高,接近去年全年230億美元淨利水平的八成。雪佛龍今年二季度淨利117.15億美元,也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79%。
另據彭博社統計,今年美國頁岩鑽井行業的自由現金流預計將超過1000億美元,是2021年的兩倍多,是2018-2020年度收入總和的9倍。
讓歐洲在能源上也更加依賴美國
前有美國軍火商、糧食商借俄烏衝突大發戰爭橫財,後有美國能源企業毫不手軟地收割自己盟友的“韭菜”,這讓不少歐洲領導人喊出了“氣”話。
法國總統馬克龍10月6日在公開場合説:“本着偉大友誼的精神,我們將對我們的美國和挪威朋友説,你們太棒了,你們為我們提供了能源和天然氣。但讓我們支付4倍價格這個事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你們這麼做)可不是象徵着友誼。”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羅伯特·哈貝克10月5日指責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對德國收取過高的天然氣費用。德國聯邦議院議員克勞斯·恩斯特表示,早在俄烏衝突爆發前,美國就對德國受益於俄羅斯廉價天然氣感到不悦;現在德國加大從美國進口昂貴的液化天然氣,主要是美國公司在賺取利潤。
事實上,能源危機已開始在歐洲經濟和民生中形成一個不穩定的傳導鏈。能源價格上漲首先波及食品行業,之後擴展到一些依賴能源的製造業,比如化工、機電等,進而推高通貨膨脹,其結果是出現經濟衰退的風險及民生危機。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今年二季度經濟已經出現了停滯。與此同時,高昂的天然氣價格正在推動歐洲製造商轉向美國。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0月9日指責説,美國利用本國能源巨頭攫取暴利是不負責任之舉。美國不斷慫恿歐洲加碼對俄能源實施制裁,同時以高企的價格對歐出售天然氣,以此“大發橫財”,這種不公平交易將在接下來的10年至20年間給歐洲大陸帶來惡果。
如何度過即將到來的這個經濟與自然雙“寒冬”,歐洲人正面臨一道難解的題。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國一手策劃推動了歐洲目前的這場能源危機,併成為最大受益者;美國不僅藉機打掉了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還取而代之,讓歐洲今後更加依賴美國——不僅在安全上,在能源上也是如此。
本報北京10月12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小茹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