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小國之所以沒有被大國所吞併,除了幸運以外,還往往因為他們擁有一些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而這些英雄往往能力挽狂瀾,讓欲吞併自己祖國的敵人望而卻步。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崛起,他們滅亡了拜占庭帝國,並向歐洲的核心一路狂飆,幾乎佔領了整個巴爾幹半島。然而令奧斯曼帝國意想不到的是,他們所向無敵大軍卻被一個彈丸小國所阻止,而這個國家正是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和周圍的斯拉夫人國家不一樣,他們的祖先是伊利里亞人。奧斯曼帝國進入巴爾幹後,阿爾巴尼亞被迫向他們臣服。為了表示忠誠,阿爾巴尼亞國家將自己的兒子喬治送到土耳其作為人質。在土耳其,喬治被編入了土耳其禁衞軍,從小便進行了嚴格的軍事訓練。而喬治的信仰,也由天主教改為伊斯蘭教。
喬治長大後,他隨土耳其軍隊南征北戰,屢次建立戰功。在一次戰鬥中,喬治身先士卒,救了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一命。從此以後,喬治平步青雲,成為土耳其軍隊最重要的將領之一。由於他百戰百勝,因此戰友們都將他尊稱為“斯坎德培”,翻譯過來也就是“阿爾巴尼亞的亞歷山大”。而這個名字也取代喬治,成為他的大名。
如果斯坎德培繼續呆在土耳其,恐怕必然能作為一方總督,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然而對自己的未來,斯坎德培卻另有主張。在一次戰鬥中,斯坎德培突然叛變,他帶領着自己的親兵一路殺回阿爾巴尼亞,並佔據了險要的克魯亞城。在城中,斯坎德培宣佈自己重新皈依天主教,併發誓與土耳其人勢不兩立。斯坎德培整整隱忍了20年,就是為了等待這一天,他一定要讓自己的祖國得到自由。
聽聞斯坎德培背叛,穆罕默德二世大驚失色,於是他調集10萬大軍,浩浩蕩蕩地趕赴克魯亞城。然而斯坎德培在土耳其軍隊中並未虛度光陰,他對土耳其的戰術以及弱點可謂是瞭如指掌。他清楚的明白,土耳其人攻城很依賴大炮,而且他們的後勤線非常不穩定。因此,斯坎德培派出輕騎兵,騷擾土耳其的後勤,將他們的炮彈全部截獲、摧毀。
當土耳其人到達城下後,發現自己只有大炮,卻沒有炮彈。為了攻城,土耳其人不得不用人命來填,死傷上萬人,仍不能攻破城池。而斯坎德培也親自率兵殺出城外,肆意騷擾土耳其的輜重隊,燒燬他們的糧草。穆罕默德二世見勢不妙,於是立即帶着大軍開溜,斯坎德培趁機追擊,又殺了不少土耳其人。
克魯亞之戰讓斯坎德培名聲大振,而阿爾巴尼亞也成了新的“基督教之盾”。當時阿爾巴尼亞的形勢非常嚴峻,它的領土被土耳其三面包圍,可謂岌岌可危。為了拔掉阿爾巴尼亞這顆釘子,土耳其對他們整整發動了25次攻勢,然而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土耳其幾乎每次都戰敗,損失慘重。一名土耳其名將多次敗給斯坎德培,竟羞愧的自殺了。
雖然阿爾巴尼亞每次都能獲勝,但土耳其帝國仍處於鼎盛時期,即使擊敗土耳其一百次,也不可能傷到他們的筋骨。戰神斯坎德培在一天天的老去,而阿爾巴尼亞的處境也越來越困窘。1468年,奮戰一生的斯坎德培去世,享年62歲。聽説斯坎德培死了,土耳其立即兵臨克魯亞城。而失去斯坎德培的指揮,阿爾巴尼亞人終於抵擋不住敵軍的攻勢,準備開城投降。
投降前,土耳其人許諾:“只要開城門,我們一人不殺!”然而阿爾巴尼亞人投降後,土耳其人卻背信棄義,在城內大肆屠殺。此外,阿爾巴尼亞全境都被土耳其血洗了一遍。經過長期的戰爭和屠殺,阿爾巴尼亞的男人大部分都戰死了,所剩不超過4萬人。為了恢復人口,阿爾巴尼亞人不得不選擇一夫多妻制。
如今,阿爾巴尼亞仍是歐洲為數不多的允許一夫多妻制的國家,而這個國家人口增長迅速,是歐洲生育冠軍。1912年,阿爾巴尼亞從土耳其手中獨立,而斯坎德培也被當地人視為英雄和國家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