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行政處罰書,炸出一個無懼環保的奔馳
6月5日,第49個世界環境日,一張一年前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在汽車圈引起軒然大波。
2019年6月10日、11日,重慶市渝中區環境行政執法支隊在對重慶仁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進行雙隨機抽查時發現,這家經銷商有涉嫌未按規定使用污染防治設施的事實,該行為違反了《重慶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被處以2萬元罰款的決定。
而這家經銷商的主要經銷北京奔馳、奔馳(進口)梅賽德斯-AMG系列車型。
是的,又是奔馳,又是奔馳經銷商。
彼時,西安利之星事件正處風口浪尖,重慶仁孚公司又讓人們對奔馳的管理體系產生質疑。
“理論上講,廠商與經銷商並沒有直接的管理關係,但在實踐中,廠商與經銷商就是一體的,經銷商的問題就是品牌的問題,這是人們的普遍認知,這一點很難改變。”業內人士如是説。
事實上,奔馳經銷商因為環保問題被處罰已經發生多次。
2018年,重慶市合翹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因機油違法行為而被巴南區環境行政執法支隊處以1萬元罰款;
2019年,濟南市槐蔭區環保局對濟南廣匯之星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處罰1萬元;
2019年,三亞市吉陽區生態環境局對海南華誠之星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罰款1.3萬元,該公司產生3個環保違法行為;
一起又一起因環保問題被查處,即使再是經銷商,奔馳似乎也難以置身事外了。
更何況,奔馳本身就曾因環保問題被處罰多次,其產品也曾因同樣問題被召回多次。
20120年5月,奔馳首次在韓國被查獲柴油車尾氣排放造假,據韓國環境部調查發現,奔馳有12款車型在車輛開始行駛時,每輛車的氮氧化物排放量高出認證標準13倍以上,環境部決定對奔馳處以776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的罰款,這不僅佔到這次罰款總額的97%,也是韓國同類問題罰款中迄今為止最高的一筆;
2019年4月,奔馳因涉嫌用軟件造假方式讓旗下數萬輛汽車通過尾氣檢測,遭到德國聯邦汽車交通局的調查。同年9月,其母公司戴姆勒集團被德國檢方判處約合人民幣66.7億元的罰款;
2019年8月,奔馳在華召回302輛進口GLE SUV和GLS SUV汽車,原因是車輛存在尾氣催化轉化器混裝的情況,導致無法滿足機動車排放標準及車載診斷系統的相關要求。
一時間,“比起環境,奔馳更注重銷量”等批判的聲音是甚囂塵上。
“奔馳作為世界知名品牌,又是產生於世界上最嚴厲環境保護標準下的歐洲,那其產品必須貨真價實,不能弄虛作假,其經營也應當言行一致,不能口是心非。奔馳不能這樣故意降低質量標準打自己的臉。”業內專家對奔馳的行為已經是憤慨難當。
之前,大眾的排放醜聞被定性為汽車史上最大的醜聞,其原因就是大眾的做法完全屬於欺詐,已經喪失了誠信。國外的媒體以“國家的醜聞”、“變味的德國造”來形容這件事,可見誠信在西方價值體系裏的重要性。
如今,奔馳面臨的也是誠信危機。
其他不説,就説召回。數據顯示,2019年,奔馳在華以28次召回(含擴大召回)“獨霸”各品牌榜首,今年1月至今,奔馳在華已經發布11次召回通知,涉及車型包括C級(含進口)、E級(含進口)、CLK級、CLS級、G級、CLS、GLB、GLC SUV、AMG GT等十餘款車型,幾乎包括了奔馳目前在售的全部新車,其中奔馳G級的召回次數更是多達3次。
不出意外的話,奔馳在2018年-2020年連續三年蟬聯召回榜榜首的趨勢似乎已經近在咫尺。
而具體到召回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包括車輛通信模塊軟件隱患、斷軸擴大召回、安全帶失效隱患、座椅隱患、轉向機失效隱患、安全警示標籤不規範等原因。
而且,在奔馳產品問題發生後,奔馳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飽受質疑。“之所以奔馳的維權時間很短暫,是因為車主們很難形成合力。“奔馳車主的結構比例中,經濟實力相對好一些,大家沒有興趣在這樣的事情上花費精力,直接把車賣了的居多,這讓奔馳很難與問題產品的車主建立良好溝通,從而使奔馳在長期的實踐中,缺乏一個對消費者負責任的態度。”
可以説,奔馳在品質保障上的嚴重問題正在一次次考驗着消費者對於奔馳的容忍能力。
還是那句話,無論是那個無懼環保的奔馳,還是漠視消費者的奔馳,其傲慢態度恐怕一時難以改變,再加上奔馳近年來在華銷量的攀升,更是讓奔馳擁有傲慢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