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運抵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澳大利亞巖龍蝦因涉嫌重金屬含量超標受到中方有關部門的檢查。20噸龍蝦中,有一半需要接受抽檢,這不僅引起澳大利亞水產商的關注,更觸動了澳大利亞媒體乃至政府一些人士敏感的神經。
雖然鮮活海鮮的存活時間十分短,但是中國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顯然更為重要得多。對進口食品的質量進行嚴格管控,是當今國際貿易活動的通例。然而,按照當前澳大利亞某些人冷戰思維掛帥的神邏輯,小小的一例龍蝦貿易問題再次被蓄意染上政治色彩。他們將近期中澳雙邊貿易中的幾起孤立事件硬扯到一起,指稱中國正出於政治目的,對澳大利亞發起一場“貿易戰”。
中國從不以政治條件作為槓桿,在同澳大利亞的經貿交往上施加壓力,進行所謂脅迫。中國一向認為,儘管中澳兩國在治理模式、社會形態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這樣的差異不應被政治化。無論是水產品還是農牧產品、能礦產品,它們既不姓“資”也不姓“社”。動輒捕風捉影,以意識形態干預經濟行為,這種做法與當今全球化的大勢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自2017年年中開始,澳大利亞方面開始無視中澳兩國互惠互利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蓄意製造事端,通過媒體、智庫發起反華喧囂,乃至制定相關政策對中國發動全面攻擊。2018年,澳大利亞將華為誣衊為對澳大利亞國家安全具有風險,從而全面封堵華為正常、正當地參與澳大利亞的5G網絡升級。中國投資者和企業的投資、併購行為屢屢受到澳大利亞政府對華歧視性政策的阻撓,甚至多次遭到霸凌式的否決。近年來,澳方不斷地釋放信息,極力主張其企業界、國際教育界將其市場“多樣化”,事實上就是在鼓勵和推動與中國進行所謂的“脱鈎”。
在新冠疫情肆虐之際,澳大利亞政府策應特朗普政府的反華戰略,在全球率先挑起旨在誣衊中國的所謂“獨立調查”提議。在美日印澳“四國同盟”中,全力配合美國企圖將之升級成對抗中國的軍事集團。澳國內各地頻頻發生針對華裔的種族主義事件。堪培拉掀起的一波波反華逆流,已經嚴重毒化了兩國關係。
澳方某些人士一方面自己在把經貿活動和投資行為政治化、武器化。同時,他們也不放過任何一個誣衊中國的機會,中方維護本國消費者安全和權益的正常舉措被反誣為所謂“經濟脅迫”。事實上,即便面對澳方一再的敵對舉動,中方並沒有對中澳雙邊貿易進行任何干預。今年上半年,中澳貿易額增加了26億澳元,今年7月比去年同月增長了4%。
從中長期看,來自澳方的敵意勢必腐蝕和消解中國企業、投資者和消費者對澳大利亞營商環境的信心及對澳大利亞產品的好感。堪培拉對雙邊關係的惡意破壞,正在對兩國的經貿往來造成嚴重損害。現在是澳方認真反思的時候了,這樣的反思事實上已在澳方一些有識之士中進行。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鋭2日在接受英國《衞報》採訪時表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將不會改變,除非澳大利亞人願意接受生活水平的下降。他直截了當地説,澳大利亞想要將目光投向中國以外其他市場的想法,純屬“一廂情願”。儘管澳政府一直宣稱沒有做任何“損害中澳重要關係的事”。但芮捷鋭認為,實際上澳大利亞過去幾年中一直在和美國並肩,阻擋中國崛起,這種做法違背了澳大利亞的利益。芮捷鋭認為,澳大利亞必須承認中國的利益,才能找到機會,在環境、水資源、能源、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網絡戰和太空軍事化等問題上進行接觸。此外,他認為澳大利亞必須實事求是地考慮自己的戰略基石,不要再想當然地認為美國準備保衞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前總理約翰·霍華德則表示,澳中在經濟上的關係非常重要,這種關係有時會出現緊張,必須予以解決。澳大利亞不應該以任何方式放棄與中國的合作關係,這對澳方來説非常重要。澳前國防部長菲茨吉本則認為,“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讓中澳關係回到正軌。”
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前駐澳大使傅瑩不久前在接受澳大利亞媒體採訪時表示,“脱鈎從來不應該是中澳關係的選擇”。對澳方的一言一行,中方的眼睛是睜着的。澳方只有切實改變其近年來的反華立場,改善自身的對華營商環境和政策,多做“加法”,不做“減法”,才是堪培拉維持乃至推進中澳兩國建設性合作的明途。(作者是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