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中國威脅”被刻意誇大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7月30日發表題為《警惕對華認知“威脅膨脹”》的文章,作者是美國杜克大學公共政策和政治學教授布魯斯·詹特爾森。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威脅”正在以某些方式被誇大,就像冷戰中的蘇聯威脅和“9·11”事件後的恐怖主義一樣。這對外交政策戰略來説適得其反,並會以危險的方式扭曲國內政治。

  拜登更加關注所謂“中國威脅”

  毫無疑問,蘇聯威脅產生了一些有價值的影響。它讓一個又一個政府遵循外交官喬治·凱南提出的“耐心、堅定和時刻保持警惕的遏制”。它催生了北約,這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和平時期聯盟。它説服財政保守主義總統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修建州際高速公路系統。它幫助約翰·F·肯尼迪總統為美國登月注入活力。

  但是,將這一威脅擴大到全球層面導致美國在當時被稱為第三世界的國家採取了一項又一項失敗的政策。在越南陷入戰爭泥潭,在伊朗和危地馬拉推翻了政府,其餘震延續至今。參與了印度尼西亞、智利和阿根廷的平民大屠殺。還有太多其他例子,既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也不支持美國人自詡的價值觀。在國內,麥卡錫主義像“一場巨大的、動盪的颶風”。在政府、商界、軍隊、藝術和大學等領域,職業生涯被毀滅,公民自由遭踐踏。

  現在是中國。在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任期內,對中國的“重視”開始加強。2017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大國競爭”要旨,比特朗普的大多數外交政策贏得了更多讚譽。在2020年總統競選中,特朗普和喬·拜登都試圖在中國問題上表現得比對方更強硬。

  拜登在許多方面比特朗普更關注所謂的“中國威脅”。中國成為全面的五角大樓政策審查的基礎。它是初步情報審查中確定的“主要威脅”。它是《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的核心。它是6月份七國集團、歐盟和北約峯會上的主要議題。正如拜登在向國會發表的準國情諮文中所説,誰將“贏得21世紀”——中國還是美國,這是一個問題。

  不利解決全球緊急問題

  毫無疑問,中國最近變得更加自信。但是贏得21世紀?我瞭解勵志演講的意義。但的確存在陷入另一個威脅膨脹陷阱的風險。

  在外交政策戰略方面,我主要關注三個問題。

  首先,是誇大中國構成的威脅。我們知道,中國正尋求加速成為一個強國。正如100多位中國問題專家在一封公開信中所説,承認中國構成“嚴峻挑戰”是一回事,但將其視為“必須在各個領域對抗的國家安全存亡威脅則是另一回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針對一個經典的安全困境惡性循環發出自己的警告,在這一循環中,“在中國被視為防禦性的行為可能被外界視為具有攻擊性;西方的威懾行動在中國可能被解讀為包圍”。

  其次,雖然美國的主要盟友對中國有自己的擔憂,但他們擔心被捲入一場新冷戰。在印太地區尤其如此,雖然各國很高興得到美國的支持,但他們在與中國的關係上也有自己的利益。當被問及日本在中美衝突中應採取何種立場時,58%的日本公眾傾向於致力於國際合作而非選邊站,僅有20%的人優先考慮與美國的關係。

  第三,將所謂“中國威脅”置於美國戰略的核心位置會擠佔對兩個構成更大威脅的問題的關注度並令其複雜化:流行病預防和氣候變化。雖然大博弈傳統上是在國與國之間進行的,但新冠肺炎疫情和氣候變化表明,跨國力量對美國安全構成的威脅比民族國家更大。

  即使人們贊同中國問題鷹派的威脅評估,它怎麼能被視為比在美國造成死亡人數超過美國20世紀所有戰爭總和(並且仍在增加)的事件具有更高的優先級,後者造成了僅次於大蕭條的經濟破壞,對美國人日常生活的擾亂比我們歷史上的任何事件都更嚴重。德爾塔變體感染病例數量激增提醒我們流行病預防在多大程度上是一個國際問題。

  關於氣候變化,只需看看本月發生的極端氣象災害:俄勒岡州的山火、美國西部和加拿大西部的熱浪、歐洲的洪災、非洲的乾旱。最近發佈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每年因氣候變化而死亡的人數為500萬。儘管拜登政府已經強調了這些問題,但它們對其外交政策而言仍然是次要的,而非核心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4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學者:“中國威脅”被刻意誇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