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治污 築牢綠色防線|永城:廢水荒山蝶變綠水青山

重拳治污 築牢綠色防線|永城:廢水荒山蝶變綠水青山

永城日月湖南湖風光旖旎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陳曦通訊員孫海峯文圖

永城,這些年有啥大變樣?在許多老市民眼中,曾經的永城就像一張黑白照,灰濛濛的天、光禿禿的地、黑漆漆的水。如今的永城,猶如一張張彩色照片,藍瑩瑩的天、綠茵茵的地、清凌凌的水,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綠色畫卷正在豫東大地徐徐展開。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永城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雄安標準、徐州經驗、永城樣板”的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多元化投入、全方位修復,高質量實施以日月湖為核心的採煤沉陷區和以芒碭山為核心的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努力將“廢水荒山”變為“綠水青山”,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白天鵝是水生態的‘觀察員’,只有在生態環境良好的湖水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日月湖文化旅遊開發公司負責人曹勇説,“近年來,永城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尤其是日月湖每年都會引來許多白天鵝和其他野生鳥類來此棲息。”

在永城市東西城區之間,有一處生態風景區——日月湖。這裏曾是一片房屋倒塌、農田損毀、坑坑窪窪的採煤沉陷區。為償還生態“欠賬”,撫平生態“傷疤”,2009年,永城市將生態修復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借鑑全國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的先進經驗,因地制宜,科學運作,全力對採煤沉陷區進行生態修復。經過綜合治理,如今已蝶變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成為市民和遊客休閒遊玩的好去處。

不止日月湖,在永城市沱河北岸,同樣有一處經過生態修復、搖身一變成為市民“打卡地”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沱河濕地公園。在“雲端”俯瞰,人們會被“城在水中映、水在綠中流、人在畫中游”的壯美景觀所震撼。

日月湖和沱河濕地公園的生態蝶變,不僅彰顯了永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力度和成果,更見證了永城市以綠色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定力。據永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蔣清偉介紹,永城市已先後投入各項治理資金113.1億元,恢復治理採煤沉陷區6.53萬畝,有效保護耕地1.4萬餘畝,新增建設用地5600畝。同時,積極引入社會資金1.9億元,對芒碭山3個廢棄礦坑實施生態修復,恢復治理面積1500多畝。

得益於採煤沉陷區和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如今的永城綠地越來越多,水質越來越清,越做越大的城市生態圈每天都在市民的朋友圈刷屏。目前,永城市城區綠化覆蓋率42.8%,人均綠地面積15.5平方米,“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逐漸成為現實;三條出境河流斷面、城市集中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為100%;累計投資60億餘元,初步構建了“兩湖四帶一濕地30公園”的城市生態圈,榮獲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全國生態宜居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市、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等一系列“國字號”榮譽。

“要着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努力打造生態活力之市,讓綠水青山釋放出的‘生態紅利’,成為惠澤百姓、永續釋能的‘金山銀山’。”永城市委書記李中華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8 字。

轉載請註明: 重拳治污 築牢綠色防線|永城:廢水荒山蝶變綠水青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