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樞密院十號:澳大利亞想美國補償“對抗中國的損失”,結果……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綜合

本文轉自【樞密院十號】;

“中國正在從俄羅斯等國增加煤炭進口,但不包括澳大利亞”,美國全國廣播公司27日的報道顯示,澳大利亞正因“對抗中國”而承擔後果,而且是直接的經濟損失。諷刺的是,澳大利亞緊跟美國的步伐才這麼做的,而美國卻在通過“澳中對抗”獲益,增加了相關產品對中國的出口。於是,澳大利亞心裏不平衡了,想着是不是從道義上勸説美國,撈到一些補償,結果……

談錢傷感情啊。

澳大利亞正付出經濟代價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海關數據顯示,中國 9 月份從俄羅斯進口了約 370 萬噸動力煤,這是電力生產的主要燃料。這一數字比 8 月份增長了 28%,比一年前高出 230% 以上。

從俄羅斯進口煤炭激增不是一次性的。自 5 月以來,中國每月從俄羅斯進口的動力煤比 2020 年增加了一倍到三倍。今年的月度數據也遠高於 2019 年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

俄羅斯不是從中國煤炭進口激增中獲益的唯一國家。中國的海關數據顯示,中國上個月從印度尼西亞進口了 300 萬噸動力煤,較 8 月增長 19%,較 2020 年 9 月增長 89%。此外,美國、加拿大等國對華煤炭出口都猛增。

儘管對煤炭的需求增加,但海關機構的數據顯示,自 2020 年底“非官方禁令”實施以來,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動力煤仍然為零。

澳大利亞曾經是中國最大的進口煤炭來源國。但在澳大利亞支持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北京進行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調查之後,兩國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升級。

澳大利亞“對抗中國”的步調與美國一致,惡化於2016年下半年。但中國一度非常剋制,只把不滿限制在外交領域。然而,堪培拉政府卻得寸進尺,一再挑釁,終於“求仁得仁”。

在2020年4月,當時澳大利亞政客們要與特朗普聯手,借新冠肺炎疫情攻擊中國之後,中國採取一連串的貿易行動,澳大利亞從煤炭到葡萄酒的十幾種產品出口大受影響。

雖然這些產品的對華出口受到影響,並未對澳大利亞經濟造成根本性衝擊——這也是澳大利亞至今對中國強硬的底氣所在。澳大利亞聯邦銀行28日甚至將今年澳GDP增長預測從此前的3%調高至3.5%,明年經濟增長預測從4%調高到4.4%。

但澳大利亞相關行業的損失卻是傷筋動骨的。

損失有多大?看看澳大利亞向世界貿易組織告狀時的説法——世界貿易組織26日同意成立一個專家小組,審查中國對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徵收關税的措施。澳大利亞政府方面表示,北京方面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徵收高達220%的關税,“對澳葡萄酒業造成嚴重損害”。從徵收葡萄酒關税以來,澳對華葡萄酒出口迅速下滑。截至今年6月份的半年中,中國進口澳大利亞葡萄酒僅1300萬澳元(約合6200萬元人民幣),遠低於去年同期的4.9億澳元。澳大利亞葡萄酒協會上週發佈的數據顯示,自去年11月以來,澳對華出口葡萄酒總計2.74億澳元,同比下降77%。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稱,這一舉措“結束了澳葡萄酒行業最賺錢的對外貿易”。

想讓美國給點補償?難

怎麼辦?澳大利亞人想到的不是結束“對抗中國”,而是想讓美國給點補償。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28日稱,澳大利亞建立補償基金的想法獲得了一些支持。美國的前高級官員羅伯特·多納開始支持建立一個多邊的基金會,為那些因“對抗中國”而利益受損的國家提供某種形式的補償,包括澳大利亞。

對澳大利亞來説,可惜的是羅伯特•多納只是一名前官員,在拜登政府內的影響有限。多納曾在小布什和奧巴馬政府期間任財政部亞洲事務副助理部長,現任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

即使這名“站着説話不腰疼”的前官員也知道,要讓美國出錢補償澳大利亞有多難。他警告説,將如果想讓澳獲得的補償金與實際受到的損失相當,那是“非常困難的”。

困難來自於美國有自己的利益要維護。現在人們看到,拜登政府將繼續特朗普與中國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根據該協議,北京同意購買更多美國農產品。這與華盛頓發出的支持澳大利亞等盟友的信息相矛盾。

實際上,澳大利亞政府幾個月前就向美國提出建議,想讓美國給予補償。

5 月,澳大利亞莫里森政府的中國問題顧問、經濟委員會成員泰德·奧布萊恩聲稱,中國正在將貿易“武器化”,而應對這一問題的最佳方式是讓盟國共同資助一個補償計劃,以支付經濟“受到攻擊”的成本、協調“合法的報復行動”或“擴大軍事聯盟”。

泰德•奧布萊恩

奧布萊恩的方案是,建立一個聯盟,然後聯合資助一個補償計劃,比如用貸款或贈款來支付成員國“經濟受到攻擊時遭受的損失”。

為了讓這個補償計劃變得更有吸引力,泰德•奧布萊恩用了大量冷戰式的語言來攻擊中國。“共產主義中國”正在將貿易和投資武器化,以尋求原本是帝國會使用武裝衝突來實現它的地緣戰略成果,所以通過集體安全和互助,“打擊共產主義中國的經濟脅迫應該成為自由民主國家的優先事項”。

7 月,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丹·特漢訪美,因“對抗中國”遭受的損失是此訪的重要內容。他在接受採訪時“慷慨陳詞”地説,“如果必須要為此付出經濟代價,那麼我們已經做好準備去承受”。

澳大利亞高調地喊着的承受,顯然是想讓盟友們一起承受。對應的,美國也在口頭上高調地表示了支持,但正如彭博社所説,美國目前為止並未做出任何超越“口頭”上的實質行動。

一名網友在推特上尖鋭地評論説:“哈哈!美國正在取代澳大利亞在向中國出口葡萄酒、煤炭、牛肉和大麥的份額。美國不是在幫助,而是在搞砸澳大利亞。”

“什麼盟友?只有利益最重要。”這名網友説。

澳大利亞孤立無援

美國為何沒有支持澳大利亞,對所謂的“中國經濟脅迫”採取行動?公開的解釋是“由於缺乏促進這一戰略的正式機制和國際貿易規則”。

美國退出的國際機制、打破的國際貿易規則多了,什麼時候這麼遵守法紀過?顯然這只是一種冕堂皇的開脱,而它的實際行動正好相反,抓住機會從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中獲益。

香港《南華早報》的報道稱,中國宣佈不受歡迎的澳大利亞商品清單包括葡萄酒和煤炭,北京對這些產品的非官方禁令,以及對澳大利亞冷凍牛肉供應的限制,讓美國出口商紛紛湧入並開始填補空白。

中國海關公佈的7月份最新數據顯示,澳大利亞連續第八個月沒有向中國出口任何煤炭,而美國向中國出口了63.6萬噸煤炭,價值1.17億美元。

美國出口商向中國銷售的瓶裝葡萄酒也比澳大利亞多得多。7 月,美國向中國出售了價值近 350 萬美元的裝在最多 2 升容器中的葡萄酒,而澳大利亞則出售了價值約 40 萬美元的葡萄酒。

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一直受到中國今年早些時候正式徵收的反傾銷税的影響——這使得澳大利亞的葡萄酒與其他葡萄酒出口相比競爭力下降——以及北京在 11 月實施的非官方禁令。

牛肉是最新加入美國以犧牲澳大利亞為代價的出口清單。今年美國對中國的牛肉每月出口量增加了一倍以上。美國在冷凍牛肉出口方面超過了澳大利亞——多年來一直由澳大利亞佔大據主導地位。

《南華早報》援引專家的評論,儘管美國政界人士一再承諾與澳大利亞站在一起,反對“北京的經濟脅迫”,但華盛頓正在將自己的經濟利益置於其盟友的利益之上。

美國《財富》雜誌最近刊文警告説,“對抗中國,澳大利亞最終或許落得孤立無援”。文章特別提到,今年5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堅稱美國“不會讓澳大利亞孤立無援”,但華盛頓並未表現出為兑現這一承諾而承擔成本的興趣。

不願承擔成本,又想兑現承諾?當然是瞎扯了。

不過,這也怨不得美國。

美國在多條戰線上要對抗中國,動用了大量的外交資源,盼着美國撐腰的國家太多了。

立陶宛駐華大使被要求離境,美國要表態;

捷克少數人操弄涉台議題,美國要站台;

中俄戰艦“日本列島一週遊”,美國要做出反應;

……

至於澳大利亞,還有錢的很,自己先扛着吧。最好扛得久一些,美國能撈到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