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去年1月突發新冠疫情,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出現了大幅下滑,零售銷量的跌幅達到了20.5%,僅銷售新車172萬輛。得益於這一較低的對比基數,今年1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順理成章的迎來了“開門紅”,零售銷量達到216萬輛,同比增長25.7%。
從各大車企的表現來看,高增長也是“主旋律”。尤其是頭部車企,依靠着品牌、技術、產品、渠道、營銷等方面的優勢,均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同比增幅,為2021年開了一個好頭。
自主車企:長安超越吉利,長城增幅72%
1月乘用車市場的最大看點在於自主車企。首先是長安汽車,零售銷量同比激增96.7%至14.8萬輛,成功超過吉利奪得自主車企單月銷量冠軍,並且名次也來到了第四位,僅次於南北大眾和上汽通用。不過,長安汽車去年12月的銷量僅為8.8萬輛,以其實力來看有些“失水準”,這説明它有可能“藏”了一些銷量,造就了1月的優異市場表現。
當然,長安汽車近兩年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以CS75PLUS(參數|圖片)的上市為起點,長安汽車高增長的態勢已經持續了一年半的時間,並且沒有顯現出任何頹勢,CS75PLUS、逸動(參數|圖片)PLUS、CS55PLUS,以及UNI-T(參數|圖片)等產品的銷量一路走高。尤其是前兩者,作為長安汽車的拳頭產品,已經多次成為細分市場的單品銷量王,表現不可謂不強勢。考慮到長安汽車今年還將推出UNI-K(參數|圖片)、全新一代CS35PLUS等重磅車型,它從吉利手中奪回自主冠軍也並非不可能。
長城汽車的表現同樣亮眼,1月零售銷量為10.9萬輛,同比增長72%,並且還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企業累計銷量超千萬輛。長城汽車能夠在乘用車領域高歌猛進,核心功臣還是哈弗(參數|圖片)品牌,除了常青樹哈弗H6之外,哈弗M6、哈弗F7也都穩定在月銷萬輛之上。與此同時,長城汽車已經找到了新的發展路徑——通過差異化的定位強化產品競爭力,此路徑下的哈弗大狗、WEY坦克300均大獲成功,前者連續月銷破萬,後者1月銷量也超過了6000輛,吸粉無數。
需要注意的是,長城汽車這10.9萬輛的銷量並未計入長城皮卡,要知道,長城皮卡1月銷量高達2.2萬輛,佔據了皮卡市場的半壁江山,高端產品長城炮系列更是引領了一波皮卡風潮,收穫了銷量的同時,也拔高了長城的品牌形象。
合資車企:上汽通用優勢不再,東風日產跌至第六
1月,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三大車企仍然包攬了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前三。不過,除了一汽-大眾之外,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的位置不再牢固,長安和吉利與它們的差距已經明顯縮小,可以看到上汽通用僅領先長安汽車2000輛。出現這一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上汽大眾、上汽通用旗下品牌的品牌力出現了大幅下滑。比如上汽大眾的大眾品牌,在遭遇了“碰撞門”之後,品牌美譽度大不如前;上汽通用三大品牌都採取了“以價換量”的銷售策略,終端優惠幅度非常高,品牌力被大幅透支。
如果從批發銷量來看,吉利、長安更是完成了對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的超越。但這應該是由於後兩者的庫存水平較高,它們為了給經銷商減負選擇了降低批售量,當庫存迴歸正常水平之後,它們的批發銷量大概率會回升到正常水平。
除此之外,東風日產的表現也不盡人意,其1月零售銷量為12.4萬輛,市場份額為5.7%,相比上月下滑了0.6個百分點,排名也從第四跌至第六位。事實上,東風日產的問題和上汽大眾、上汽通用類似,品牌力不夠。不過,東風日產的情況要稍好一些,因為其品牌美譽度並未出現明顯崩塌的情況,主要問題出在產品上。比如,逍客和奇駿兩款主力SUV車型都處於生命末期,產品競爭力和主要競品相比有較大劣勢。但隨着全新換代產品的到來,以東風日產的體系能力來看,它仍然是其它車企不容忽視的對手之一。
寫在最後
這些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的車企排名處於一個比較固化的狀態,但從1月各大車企的表現來看,變化正在逐漸發生。自主車企強勢崛起,部分合資車企遭遇發展瓶頸,此消彼長之下,自主車企逼近甚至超越了合資車企,向冠軍發起了挑戰。可見,如今的自主品牌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