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視點|消失16年的原市委書記落網,“金蟬脱殼”玩不轉了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綜合

有兩句古話,一直以來都震懾着一些違法亂紀、行兇作惡者。一句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一句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以前,這些話更多是起着心理作用;如今在法治社會,黨紀國法的震懾作用則更加明顯。

近日,黑龍江省紀委監委通報,潛逃16年的伊春市委原書記吳傑凱被抓獲歸案。這是黑龍江省追逃追贓工作取得的最新戰果,也是監察體制改革以來,黑龍江追回的級別最高職務犯罪嫌疑人。更值得一提的是,吳傑凱不是潛逃國外,而是隱姓埋名,化身成為另一套身份的“代樹國”,生活在成都。

隱姓埋名的逃犯我們見多了,但擔任過多個正廳級崗位的逃犯,化身普通百姓,默默生活在國內,還是比較罕見的。公開簡歷顯示,吳傑凱曾任黑龍江省政府研究室主任、伊春市長和市委書記、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還曾當選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實屬不一般。

提到吳傑凱,不得不從近20年前的一場反腐風暴説起。

2002年4月,黑龍江省綏化市委書記馬德因涉嫌受賄被查。接着,一連串的人員捲入其中,引發了黑龍江官場一場“大地震”。其中牽涉到一位重量級人物——曾擔任過黑龍江省政協主席的韓桂芝。韓桂芝被雙規後,又牽出幾位副部級官員以及一眾廳級幹部。時任黑龍江農墾總局黨委書記的吳傑凱,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離奇“消失”。

如今,面對前來抓捕他的辦案人員,吳傑凱哀嘆,“對於你們的到來,我既感到突然,又知道這也是必然的。逃是沒有出路的,被追回是遲早的事,我早料到會有這一天。”顯然,吳傑凱並非不知道自己的結局,16年來,恐怕他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東躲西藏。

所謂惶惶如喪家之犬,從過往的案例來看,無論是國內潛逃,還是外逃的腐敗官員,都無一例外地失去了往日風光。長期隱匿在秘魯的“百名紅通人員”張麗萍,隱姓埋名17年,連父母去世、兒子婚禮,都不敢現身,逢年過節只能形單影隻;還有一些外逃官員,他們有的窮困潦倒,打黑工、當廚師、在殯儀館背屍體,有的甚至殞命他鄉。

吳傑凱之所以能潛藏這麼多年,也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當年技術偵查手段較為落後,社會治理,如户籍管理也並不完善。然而今時不同往日,一個人若想憑空消失,完全脱殼為另一個身份生活,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那些仍在潛逃者,以及有類似想法者,最好還是早日清醒。“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絕不是一句空話。

就在2月4日,最高法發佈《新刑訴法解釋》,規定對於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的,可以適用缺席審判程序依法作出判決;貪官外逃一年不到案,涉案財產可依法沒收。這也傳遞出明確的反腐制度化的信號:牢籠越織越密、越扎越緊,腐敗分子能夠翻騰的餘地在一步步被壓縮。

也正因此,我們相信,陸陸續續還會有一些長期外逃的腐敗官員被緝拿歸案,而新的潛逃案例將越來越少,這終將是一個“彼漲此消”的過程。而吳傑凱的故事,對於公職人員,只會是教訓;對於辦案人員,才會是經驗。

(作者 樊成,摘自“紅星新聞”)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