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0月19日電(記者張海磊、唐文豪)“你的‘棒棒’呢?”看着眼前端端正正站着的巫洛波,李賢江還有些不習慣,隨口問出了在醫院分別以來的第一句話。
“扔了!”巫洛波一手拄着小枴杖,一手往外一揮,似乎是扔掉長竹杖,和過去的自己劃清界限。他一步一步,慢慢走到李賢江跟前。
↑巫洛波(左)在練習獨自行走,李賢江(右)在一旁鼓勵(10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 攝
“站起來”對來自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箐口鄉蕨箕村的巫洛波來説,是個做了10年的夢。小學時,骨關節結核導致他的左膝關節內部粘連僵硬,左腿逐漸萎縮,兩條腿相差十多釐米。因為家境貧困他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從此,不得不靠一根長竹杖走路。
2018年,成都市石室中學的李賢江老師通過正在涼山扶貧的朋友瞭解到巫洛波的事情。同樣出身大山深處的他深知,走出大山對貧困地區孩子意味着命運的改變。李賢江像兄長一樣鼓勵正讀高三的巫洛波,經常詢問他的學習和近況。最終,巫洛波被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會計專業錄取。
↑李賢江查看巫洛波的義肢(10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 攝
“手是黑的,臉也是黑的。”李賢江想起他和巫洛波第一次在成都見面的情景。核桃是雷波縣的土特產之一,品質優良卻苦於銷路有限。為了賺取生活費,巫洛波幫着村裏通過朋友圈售賣核桃,他的手常常沾上核桃皮的色素,因不容易清除而變黑。
李賢江也曾加入幫巫洛波賣核桃的隊伍中來。他在朋友圈吆喝,也常常自己開車把核桃給買的人送貨上門。
“這麼大的城市,何時才有我的立足之地。”這是巫洛波剛到成都上大學時的感想。他對大山外的生活滿懷渴望,但行走依然離不開一根竹棍。大學期間,宿舍到教學樓雖然僅有短短2公里,但他要每天比別人早出門20分鐘,大冬天常常走出一身汗。
今年9月11日,李賢江和巫洛波剛把村裏新運來的核桃賣完,兩人一起吃飯聊天。“你已經大二了,馬上面臨實習、找工作了。”李賢江突然意識到,靠竹棍行走不是長久之策。巫洛波不吭聲,埋頭吃飯。其實,他自己曾去多家醫院諮詢過,但將近五六萬元的花費對他來説簡直是天文數字。
↑李賢江(右)幫助巫洛波練習走路(10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 攝
“去醫院看看,但在物質、精神上你不要有心理包袱。”分別時,李賢江再次提議。巫洛波渴望正常行走的願望再次被激發,吃完飯,他直接打車去了華西醫院。
“醫生怎麼説?”第二天中午李賢江問。巫洛波把醫生建議截肢並戴義肢以及大概的醫療費用告訴他。李賢江馬上給巫洛波轉了2萬塊錢。第一次收到“鉅款”的巫洛波看着手機愣了好久,回覆的話寫了刪,刪了寫,最終也沒發出去。
隨後,李賢江又幫巫洛波聯繫成都中山骨科醫院。在院長雒軍平的辦公室,李賢江也是第一次見到巫洛波萎縮的左腿。
9月21日手術那天,雒軍平院長親自主刀。李賢江買了一大束向日葵到醫院,迎接巫洛波的“新生”。巫洛波住院期間,李賢江隔三岔五託人送去燉雞燉魚,巫洛波在朋友圈裏説“李老師又送燉雞來了,感動。一天一隻雞,好得快。”不到一個月,巫洛波出院了。
↑李賢江在成都中山骨科醫院照顧剛做完手術的巫洛波(9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 攝
“本以為當老師的會很嚴厲,但我總覺得他像個大哥。”他對李賢江如此評價。
除了吃飯睡覺,巫洛波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復健。練習了六天以後,他可以戴着義肢拄着枴杖慢慢走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夢想,從未想過這一天真的實現了。”10月15日,巫洛波寫下這些話。
“走,我想和你一起走一走。”巫洛波拍了拍“大哥”李賢江的肩膀,這一天他終於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