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回國到回家:梳理遺物、對比DNA,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109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1226件烈士遺物,9月2日一同歸國,這已是中韓雙方進行的第八次交接。從2014年至今,已有825位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

  此次歸國

  與前七次有何不同?

  從“無名”英雄變“有名”

  為志願軍烈士尋親

  相關工作在如何推進?

  

從回國到回家:梳理遺物、對比DNA,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109名在韓志願軍烈士歸國

  從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到瀋陽桃仙國際機場,這條600多公里的回家路,志願軍烈士們走了71年。

  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浴血奮戰、保家衞國。現在,他們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自2014年以來,已有825位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

  這次回家 和前七次相比,有何不同?

  從數量來看,此次英雄回國是單次迎接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中相對比較多的,而且除了烈士遺骸之外,還有很多相關的遺物,這些遺物也會成為為烈士尋親的重要線索。

  此次迎接烈士英靈回國,有什麼樣的特點?與前幾批相比,有什麼樣的不同點?包括現在有疫情的背景,是否也會增加相關的難度? 戳視頻瞭解↓

  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鑑定中心副主任 田科瑞: 這次遺骸回國數量相對較多,今年又趕上開學季,所以這次烈士遺骸回國與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緊密相關。在遺骸安排上,我們做了很多細節處理,譬如運-20飛機上安裝了固定裝置,防止棺槨滑動。在遺骸回國之後,現場兩邊的羣眾都在夾道歡迎,我們也把第7批鑑定比對成功的四位烈士家屬請到了儀式現場,增加了温度。

  疫情影響下,烈士遺骸回國要克服哪些困難?

  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鑑定中心副主任田科瑞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是這次烈士遺骸交接活動的一個重點。

  一是由於疫情防控,跟韓方見面有一定影響,磋商很困難。

  二是在交接活動中,雙方的疫苗驗證、核酸檢測,以及遺骸回國之後棺槨的防疫處理、相關物資的防疫處理,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各部門在溝通協調方面也增加了很多複雜環節。總體上,我們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相關工作做到最極致,確保不發生疫情輸入。

  一起歸國的烈士遺物,能成為烈士尋親的重要線索

  

從回國到回家:梳理遺物、對比DNA,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烈士遺物是尋親方面很重要的線索,首先要梳理烈士遺物裏能夠確定身份信息的物品,譬如印有烈士名字的印章、可能刻有名字的水壺等,這些身份信息對確定烈士身份很有幫助。

  通過烈士身份線索就能尋找到烈士的親人,找到烈士親人之後才能開展後面的技術比對工作,所以梳理遺物是開展工作最重要的一步。

  

從回國到回家:梳理遺物、對比DNA,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據瞭解,當年不少志願軍官兵都有自己的印章。因為當時有的戰士識字不多,在與家人通信時大多請人代筆,印章則是他們和家人之間的信物。多年後,這些印章,成為尋親的關鍵線索。

  

從回國到回家:梳理遺物、對比DNA,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退役軍人事務部褒揚紀念司副司長 李敬先: 去年隨第七批在韓志願軍烈士迎回國的有9枚烈士印章,我們第一時間採集了所有迎回烈士遺骸的DNA信息,並結合戰史資料和印章等遺物尋找烈士線索,鎖定了300餘名有可能的志願軍烈士家屬進行採樣比對。

  109名在韓志願軍烈士回家,下一步將如何開展尋親工作?

  讓無名烈士變有名,為更多志願軍烈士找到親人,是迎回烈士遺骸之後最重要的一項工作。然而這項工作,面臨很大的難度。

  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鑑定中心副主任 田科瑞: 首先要對第八批歸國的109位烈士遺骸提取DNA檢材,之後對DNA檢材進行處理,提取出DNA信息,把它們錄入已經建立的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DNA信息庫。之後梳理烈士遺物信息,尋找烈士身份信息。

  

從回國到回家:梳理遺物、對比DNA,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同時要梳理第八批遺骸發掘地相關信息,通過發掘地尋找當年當地的志願軍烈士名單,通過名單進一步尋找烈士家屬,找到烈士家屬相關信息之後,開展DNA採集工作,為烈士鑑定工作創造條件。

  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工作未來仍將持續,中韓兩國將在史料研究等更多方面進行合作

  

從回國到回家:梳理遺物、對比DNA,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鑑定中心副主任 田科瑞: 我們跟韓國例行的交接工作是雙方政府協議確定的,今後我們將繼續做好例行交接工作。隨着跟韓方的交流不斷深入,我們合作的領域會逐步擴大,比如我們可以在史料研究、犧牲地調查及鑑定分析比對等方面開展技術交流合作。

  109名在韓志願軍烈士回家,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迎接烈士英靈歸國,僅僅只是開始。讓“無名”烈士變“有名”,為更多志願軍烈士找到親人,是迎回烈士遺骸之後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在過去幾年,這項工作有了哪些突破?戳視頻瞭解↓↓↓

  已經確認身份的第七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已經確認梁佰有、展志忠、吳雄奎、林水實4名烈士的身份和親緣關係,其中三位為帶有姓名印章的烈士,一位為根據有關史料主動摸排到的烈士。

  我們知道,通過遺骸確認相關的身份信息和親屬信息,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從2014年以來,在歸國的志願軍烈士遺骸中,通過DNA比對技術,已經幫助10位志願軍烈士找了親人。10位歸國烈士看起來不多,但它代表着技術的突破,驗證了技術確定隔代親屬的可能性,同時也驗證了開展烈士鑑定比對工作思路的方法和方案的可行性。

  專家詳解丨幫歸國的在韓志願軍烈士尋親有哪些技術手段?

  一方面是國內親人難尋,另一方面是烈士遺骸DNA,因種種因素提取困難。而DNA鑑定,恰恰是烈士身份確認的“金標準”。為此,今年以來,退役軍人事務部通過技術手段,提取出志願軍烈士遺骸的DNA信息並建立了數據庫。同時,對已發掘的數千件烈士遺物清點整理,全部建立電子化檔案。

  

從回國到回家:梳理遺物、對比DNA,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對於能夠通過印章等物品確認姓名的烈士,去尋找他的疑似親屬,這方面從2019年以來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全媒體發起尋找英雄活動等,找到了很多疑似的烈士親屬,通過疑似的烈士親屬開展DNA信息比對,最終確定了9名有印章的烈士身份信息和親緣關係。

  

從回國到回家:梳理遺物、對比DNA,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主動蒐集相關史料所記載的烈士名單,查看遺骸發掘地,曾經發生了什麼戰鬥、哪個部隊打的、有哪些人犧牲了,把這些人整理出來,主動去找他們的親屬,找到親屬之後開展DNA比對,確定烈士身份。這兩個方式在現在已確定身份的10位烈士中都得到了體現。

  前七批716位歸國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95%都成功提取DNA信息

  讓無名烈士變有名,這項工作面臨着很多難題。陳舊烈士遺骸在戰爭期間受到創傷很大,特別是在地下深埋70多年後,受到當地地質、土壤、微生物等相關因素影響,會造成DNA降解,提取遺骸所要求的技術標準就會很高。

  專家團隊攻克了這方面的難題,通過幾百個配方選出最優配方,最終,前七批716位歸國烈士遺骸的DNA檢材,95%都成功提取,這個比例在世界範圍上都是處於比較領先水平的。其餘沒有成功提取的5%,還會採取更多技術手段,或優化技術流程,希望在將來能成功提取他們的DNA信息。

  9月3日上午

  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將舉行

  109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

  致敬英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0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回國到回家:梳理遺物、對比DNA,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