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年滄桑話“煤河”:昔日運煤河道 如今生態公園
中新社唐山10月3日電 題:140年滄桑話“煤河”:昔日運煤河道 如今生態公園
中新社記者 白雲水
一條擁有140年曆史、長度僅35公里的人工河道,卻在中國近代工業歷史上佔有重要位置,專家稱其“開啓了中國近代工業的藍色文明”。
這是中國第一條運煤河,被稱作“煤河”。它修建於1881年,北起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的胥各莊,南到天津蘆台與薊運河溝通。其時正逢洋務運動,由開平煤礦創辦者唐廷樞等人倡議,經時任直隸總督李鴻章批准,由開平礦務局(現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修建“煤河”,旨在滿足水路運煤需求。
據中國煤炭史志委員會委員、開灤博物館特聘研究員楊磊介紹,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條企業專有的運煤河。在中國近代工業史上,由開平煤礦發端,通過河(煤運河)路(鐵路)聯運,把煤炭運銷駛向海洋,開啓了中國近代工業的藍色文明。
據唐山市豐南區地方誌辦公室原主任李繼隆介紹,“煤河”開挖後,開平礦建造了100多艘載重40噸的運煤駁船,在利用“煤河”運送開平煤打入天津市場的同時,一些民用船還利用“煤河”往來運送石灰、陶瓷、皮革製品、糧食以及其他一些生活日用雜品等,大大便利了附近居民和較遠處鄉民的生活。由於“煤河”水運事業的發達,使胥各莊也由一個蕭瑟荒村,變成繁華的水陸碼頭。
89歲老人趙果一從小長在“煤河”邊,他的父親是煤礦工人,曾在“煤河”閘口工作。回憶起兒時的“煤河”,趙果一滔滔不絕:“那時候河水清澈,魚蝦成羣,漁船在水中穿梭,人們在河邊撈魚捉龜、打水仗,非常熱鬧。”
李繼隆説,20世紀50年代“煤河”停運後,河水依然是清的,可飲用,魚蝦、河蟹、河蚌還很多。從20世紀60年代起,“煤河”出現污染問題,“當時唐山市區南部和‘煤河’沿岸一些企業將污水都排入煤河,致使河水質量遭到嚴重破壞”。
1989年,當地政府對“煤河”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治理,但不徹底。2002年3月,政府再次痛下決心,徹底治理煤河。
“當時整個工程包括豐南城區段污水還清、建設兩岸帶狀公園、對河道清淤及河坡襯砌、建閘蓄水、安裝護欄等項目。”唐山市豐南區住建局副局長董凱亮介紹説,治理“煤河”除了政府主導推進外,不少企業和民眾也紛紛自發籌集資金支持治理工作。自此,“煤河”又重現光彩。
在趙果一心裏,“煤河”承載着太多回憶。為了留住記憶,自2003年起,他開始憑記憶創作以“煤河”風貌為題材的水墨畫,再現擁有140年曆史的“煤河”昔日繁華盛景和風土人情。
一條小小的“煤河”,在140年的歲月裏,滋養了一方土地和一代代人。如今煤河兩岸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變成風景旖旎的帶狀生態公園,更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楊磊認為,“煤河”與中國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唐胥鐵路”一起,把中國近代工業引向了藍色文明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