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印度在中印對峙上的選項只有糟糕和一敗塗地

中印發生邊境對峙以來,西方媒體對這個話題十分關注,而且出於一貫以來牽制中國的目的,對整個事件所持的立場也基本是站在印度一方。近日,兩位美國戰略防務專家在《連線》網站發表文章煽風點火,鼓吹印度不能對中國讓步。文章稱,如果印度無法迅速扭轉現在的局勢或採取反制措施,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印度要做到這一點將變得更加困難。

這兩位美國戰略防務專家稱,如果印度改變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所謂“拉達克東部”地區實際控制線(LAC)上對大部分土地的“佔領”,那麼印度的選擇只能用“糟糕、更糟糕和一敗塗地”來形容。

文章稱,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助理教授維平·納朗(Vipin Narang)和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教授克里斯托弗·克萊裏(Christopher Clary)最近為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國際研究中心撰寫的一篇論文稱,印度面臨着扭轉中國“佔有領土”既成事實的糟糕選擇,在實踐中很難實現。         

美專家:印度在中印對峙上的選項只有糟糕和一敗塗地
[中印邊境士兵照片]

他們警告説,採取反制措施的最佳時機是在其未完全控制之前。他們引用了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丹•奧爾特曼(dan altman)的話説,如果中國在所謂“拉達克地區”上“佔領”土地的既成事實不能迅速逆轉或反制,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樣做(反制)會變得更加困難。

文章稱,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加強並鞏固了自己的軍事存在,並形成了一種“新常態”,這正是中印兩國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真實情況寫照。此外,題為《班公湖困境:中印衝突後的選擇》的分析認為,中國正在爭取時間鞏固其在戰略要地的防禦工事並進行堅守。

兩位美國戰略防務專家發表的論文表示,在一場國際軍事爭端結束時,甚至在之後持續十年的時間裏,勝利者往往會繼續保持對絕大多數土地的控制權,而這可能是印度必須要面對的新現實。

根據分析,印度第一個糟糕的選擇是試圖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其“佔領”的土地上直接驅逐出去,這是是不明智的,這意味着印軍要部署更多的部隊並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這在戰術和戰略上都有先天的缺陷。畢竟,時間是站在中國這邊,解放軍目前正在鞏固新的陣地。這反過來又會使印度更加難以“在任何地點上進行有限的協同進攻,更不用説全面進攻了”。

美專家:印度在中印對峙上的選項只有糟糕和一敗塗地
[印度邊境安全部隊(BSF)在印巴邊境巡邏]

文章稱,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地形非常利於防禦。據印度軍隊估計,在平原地區,進攻防禦比例是1:3,即一個防禦者抵禦三個進攻者。而在山區,這一比例確是1:10,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更高,這與1999年印度軍隊與巴基斯坦爆發的卡吉爾戰爭中所經歷的情形相似。

麻省理工學院的報告稱,對印度來説,第二個“更糟糕”的選擇是,通過奪取中國在其他地方的領土,並以此作為交換條件,迫使解放軍最終撤出所謂“拉達克地區”。雖然印度邊防特種部隊(SFF)在八月底控制了班公湖南岸的部分主要高地,但印度高級軍官認為,這不足以迫使解放軍脱離接觸、撤軍。

然而,報告警告稱,在海洋領域,儘管印度海軍在印度洋地區與解放軍海軍實力相當,但其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等地區,印度的軍事選擇極其有限。

此外,在外交上,印度也可能尋求加強與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的結盟關係,這種聯盟目前還無法“迫使中國選擇放棄”。         

[正在駛向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印度軍用卡車]

報告稱,第三個“一敗塗地”的選項可能讓印度別無選擇,只能接受中國“佔領土地”既成事實,並利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的定義和不劃定的模糊性,承認它不是印度領土,從而麻醉國內的影響。

報告還補充説,面對幾乎沒有軍事、外交或經濟選擇來扭轉中國所形成的既成事實,印度可能別無選擇,只能默默接受。印度需要在邊境地區部署一支更強大的軍事力量。在經濟繁榮時期,嘗試這樣的威懾行為都是一項挑戰,而在今年爆發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病及其引發的毀滅性經濟危機面前,這樣的威懾行為幾乎不可能實現。

報告還表示,在目前,印度的首要工作是避免中印邊境流血事件發生,而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有可能導致兩個鄰國之間形成長期的對峙。

文章最後稱,儘管報告提出了印度可以尋求應對中國的三種可能選擇。其中前兩個選擇是非常糟糕的,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合常理的。但最重要的是,印度的軍事策劃者需要意識到,沒有戰術的戰略是通往勝利的最慢途徑,沒有戰略的戰術是戰敗前的喧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1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專家:印度在中印對峙上的選項只有糟糕和一敗塗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