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查“網課爆破”,懲治網暴作惡的躁動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評論員 夏天

嚴查“網課爆破”,懲治網暴作惡的躁動

近日,河南一中學歷史老師猝死家中。多方信息顯示,這位老師在生前上網課時,多次遭遇網暴。負責處理此事的專班負責人介紹,猝死和遭遇網暴是否有關聯暫無法確定,但黑客入侵網課直播間施暴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

悲劇的發生令人痛心,由此進入公眾視野的新型網暴更讓人憤慨。隨着疫情下網課頻次的增多,少數學生會有意無意泄露網課會議號和密碼,不法分子據此“入侵”在線課堂,通過強行霸屏、刷屏騷擾信息,乃至辱罵師生、播放不雅視頻等極端方式,惡意擾亂教學秩序。這種滋事行為被稱作“爆破”,作惡者則被稱為“爆破手”。

誠如網友所言:“網課爆破”不亞於流氓光天化日之下闖入學校課堂肆意破壞。近兩年,這股歪風悄然流行,今年9月,一大學的網課上,就有人混入其中,刷屏“老師我愛你”。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亦有不少“爆破”小組,甚至出現了收費接單的“專業團隊”。記者調查發現,不論是“求爆破”的,還是“爆破”的,都不乏學生,而他們的心理基本都是“圖個樂”。面對不要擾亂課堂的善意提醒,有人回應:“他們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學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叛逆學生勾連校外閒散人員,在擾亂秩序中宣泄躁動、以挑釁他人來顯示個性,似乎是每個年代都會出現的情況。“網課爆破”既有這一特質,互聯網的無限性、虛擬性、匿名性等特點又讓其衍生出了新特徵——不僅方便了這羣流氓組織起來,且讓其更加肆無忌憚。但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圖個樂”不是尋釁滋事的理由。“網課爆破”輕則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重則涉嫌構成《刑法》的侮辱罪。

網暴一直是互聯網發展的惡疾。得益於近些年的重拳治理,傳統網暴有所減少,但如“網課爆破”這樣的新情況頻發。這提醒我們,治理工作還需與時俱進。對相關部門而言,一方面要順藤摸瓜揪出網線那端的作惡者,給予其應有的懲罰;一方面要舉一反三、防患未然,不斷提高網絡治安管理水平,特別是對潛藏的灰色產業鏈撈乾篩淨。對網絡平台而言,需要不斷完善功能,防止網課遭遇入侵,方便老師、主持人等及時有效地維護秩序。

舌雖無骨,亦能殺人。網暴必須嚴懲,特別是“網課爆破”刻意挑撥放大着青少年心中的惡,更要及時亮劍。這是對公平正義的維護,也是對一代人的成長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15 字。

轉載請註明: 嚴查“網課爆破”,懲治網暴作惡的躁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