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京杭大運河北京段。 資料圖片
北京市東城區人大代表到現場檢查生活垃圾分類情況。 資料圖片
走進基層一線,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近年來,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不斷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達平台和載體,創新實踐“萬名代表下基層”機制,組織人大代表開展“三邊”(身邊、周邊、路邊)執法檢查;針對“接訴即辦”立法徵集意見建議……
“萬名代表下基層”機制的探索,進一步保證了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落實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環節,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開門立法修法——
廣泛吸納民意、彙集民智
“出台什麼樣的政策,大家會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垃圾不分類,是否要加強信用懲戒?”“是否禁止或限制一次性用品?”兩年前的夏天,北京市和石景山區人大代表來到八角街道八角中里社區,就修訂《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聽取居民的意見建議。居民代表王亞軍一口氣提了不少自己的想法,人大代表一一記下。
與羣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垃圾分類和物業管理直接影響羣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2019年,北京市推進《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和《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制定工作,為吸納民意、彙集民智,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開展“萬名代表下基層,全民參與修條例”的探索。
2019年8月起,圍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中的關鍵問題,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市、區、鄉鎮三級人大代表冒着酷暑,走進街道社區,通過實地探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傾聽物業、餐飲、垃圾分類企業、社區工作者及社區居民的意見和呼聲。一個多月時間,1.2萬餘名代表深入基層一線,面對面直接聽取24萬餘名羣眾以及4170個單位的意見建議。一條條意見建議被整理分類彙總,許多建議被吸收。
“這是北京市首次在法規草案形成階段,將擬修訂的內容通過三級人大代表在羣眾中徵求意見。”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制辦主任王榮梅説,深入基層一線,與羣眾面對面,不僅提高了法規草案徵求意見的覆蓋面和知曉率,更厚植了立法工作的民意基礎,廣泛凝聚了立法共識。
最終,王亞軍的部分建議被採納。如今,承載着廣泛民意的新條例已經實施,王亞軍也成為社區裏的垃圾分類“達人”,不僅向老街坊們分享垃圾分類小妙招,還不忘做垃圾分類的普法工作。
融入執法檢查——
精準發現問題,推動法規落地落實
人大代表既是法規制定的參與者,也是法規實施的監督者和法規執行的示範者。從去年開始,“萬名代表下基層”實踐有了新延伸,從“全民參與修條例”過渡到了“深入基層‘查三邊’”,人大監督工作又多了一柄利劍。
查問題、挑毛病、提建議,據介紹,2020年,針對新實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和《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簡稱“兩條例”),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三級人大代表通過“三邊”檢查,對“兩條例”實施情況進行監督,7月至10月下旬,1.3萬名人大代表共對5627個小區、3329個村、11302處公共機構或場所進行了檢查。
接到“三邊”檢查任務後,北京市人大代表張梅菊先在自家小區查看垃圾桶內垃圾實際分類效果,再向垃圾分類指導員瞭解情況。一番摸底後,她發現居民雖然有了垃圾分類的意識,但準確率有待提高。為此,她建議加強垃圾分類宣傳,讓更多人掌握垃圾分類知識與技巧。
“檢查針對的重點是修訂的重要條款,檢查的目的是精準發現問題、快速推動解決。”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辦主任郝志蘭説,此次“三邊”檢查分三輪推進,每輪檢查後,都會對檢查內容進行調整、完善,確保代表們反映的共性問題能夠得到體現。
“三邊”檢查運用了大數據統計等信息化手段。每名人大代表將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錄入系統後,相關問題將被轉交給有關部門督促整改。不少人大代表發現,新提交的問題很快就有了責任人,還及時給予了反饋。
深入基層“查三邊”,就如同深入到城市的各個毛細血管中,能夠比較客觀全面地檢查法規實施效果,有利於直接發現法規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讓那些‘難啃的硬骨頭’顯露出來,使改進工作更有方向,使監督檢查更有實效。”郝志蘭説。
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民呼我應,固化為民服務成果
“一通電話”串聯起不同部門的行政資源;“一條熱線”撬動了基層治理……近年來,北京市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及其網絡平台為主渠道,建立了對羣眾訴求快速響應、高效辦理、及時反饋的為民服務機制——簡稱“接訴即辦”,一大批羣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以解決。
以人民為中心的“接訴即辦”機制,羣眾拍手叫好。不過,在基層履職過程中,一些人大代表也瞭解到有羣眾擔心“接訴即辦”是否曇花一現,能否持續高質高效辦理。北京市對“接訴即辦”機制也有更深層次的考慮:基層政府與職能部門的權責邊界亟待明晰,個體訴求與公眾利益需要平衡,考核制度與評價機制要變壓力為動力……回應羣眾期待,破解改革難題,亟待以法治力量推動改革繼續向前。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將為“接訴即辦”立法列為今年重大急需立法項目。
“‘接訴即辦’平台不是簡單的二傳手,要做‘分診員’”“要讓基層少做無用功,不要讓‘接訴即辦’變為‘接訴即轉’”……聚焦如何“精準派單”,羣眾所提意見建議既形象又一針見血。在“萬名代表下基層”過程中,以“接訴即辦”為橋樑,羣眾不再侷限於僅是問題的“投訴者”,更成為問題解決的“推動者”;不再是單向的“被管理”,更成為參與治理的“主人翁”。
“將意見吸納得更充分一些,情況考慮得更周全一些,確保立法更好地給‘為民服務機制’保駕護航,更好地解決羣眾急難愁盼問題。”北京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叢駱駱説。
從釐清訴求範圍到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從明確各辦理單位責任到細化回訪考核標準,從如何更好地“全面接訴”到規定訴求人的權利義務……在“萬名代表下基層”過程中收集總結出實踐中行之有效、羣眾滿意的經驗,通過立法上升為法規規定,固化為民服務成果的同時,也在推動全員參與社會治理,從源頭化解矛盾,真正實現城市治理過程中的“以人民為中心”。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09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