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證據鏈!以冷鏈品為載體 新冠病毒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可能

央視網消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近日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中國疾控中心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

本次從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是世界上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也為中國這次疫情的溯源提供了重要的證據鏈。

重要證據鏈!以冷鏈品為載體 新冠病毒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可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為北京新發地的疫情、大連疫情以及這次青島的疫情找到了最重要的證據鏈。由於北京新發地、大連和青島這幾起疫情都是由海產品引起,那麼使我們想到了最早在武漢發生的那些疫情也是在華南海鮮市場,是不是也是由於進口海產品引起,這個也給我們一個提示,使我們有一個新的思路、新的技術方向。

這次發現提示,在防範境外感染者輸入的同時,也要注意在境外被病毒污染的冷鏈物品將病毒輸入的風險。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外防輸入,我們既要防人,還要防物,特別要防進口冷凍海產品以及肉類污染引發的疫情,特別是冷鏈食品的運輸、加工、銷售,企業的環境要進行檢測。對於從業人員要進行核酸檢查。

【專家提示】冷鏈食品相關從業人員需增強防護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已經證實,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儘管我國市場流通的冷鏈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風險很低,但是,專家也提示,冷鏈食品相關從業人員還是需要加強防護。

近期,我國有關部門對冷鏈食品開展了新冠病毒核酸抽檢。截至9月15日,全國24個省份報送了298萬份檢測結果,其中冷鏈食品及包裝樣品67萬份,從業人員樣品124萬份,環境樣品107萬份,僅在22件食品及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病毒核酸載量較低,之前未曾分離到活病毒。

重要證據鏈!以冷鏈品為載體 新冠病毒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可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從新發地疫情發生以後,國家已經關注到海產品方面的安全,已經加大了檢測的力度。那麼從接觸的風險來看,主要是從業人員由於反覆的、重複的接觸這些污染,他的風險比較高。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近期印發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已要求各地落實冷鏈食品相關從業人員的日常防護、健康監測和核酸主動篩查,改進生產、加工和交易環境衞生條件,降低從業人員感染風險。中國疾控中心建議,從事冷鏈產品裝卸、加工、銷售等行業的工作人員需增強防護意識,做好日常防護,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可能被污染的冷鏈產品,接觸冷鏈產品後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並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後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進行核酸篩查。

【專家回應】普通公眾接觸或食用冷鏈食品感染風險低

目前,公眾最關心的問題是冷鏈食品到底還能不能放心食用?對此,中國疾控中心的專家給出了明確的解答。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老百姓特別關心的,進口的這些冷鏈的海產品還能不能吃,應該説還是很安全的。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説,在市場上銷售的應該説都是經過檢測過的,如果檢測都沒有查出來,那麼有這樣的,即使有很小量的污染的話,不可能造成傳播。

重要證據鏈!以冷鏈品為載體 新冠病毒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可能

現有研究顯示,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未發現通過攝入食物導致感染的情況。同時,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加大了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監測、消毒等措施,我國消費者通過食用冷鏈產品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極低。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仍為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普通公眾注意保持清潔、生熟分開,可以正常購買和食用進口生鮮。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對於普通老百姓在處理這些食品的時候,還是要注意這個生食、熟食要分開,這個非常重要。在處理這些生的食物,手接觸到這些生的肉類或者海產品,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不要去觸摸鼻、嘴、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央視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8 字。

轉載請註明: 重要證據鏈!以冷鏈品為載體 新冠病毒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可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