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長 王志剛 中國網 楊楠
中國網直播2月24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上午10時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介紹“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以下為相關內容實錄:
科技日報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於基礎研究的。提高原始創新能力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中國在基礎研究方面作了許多部署,剛才志剛部長講了基礎研究要“兩條腿走路”,請問在基礎研究方面目前進展如何?下一步怎樣更好地提高中國的原始創新能力?謝謝。
科學技術部部長 王志剛:
謝謝你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剛才我在開場白講了,我們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基礎研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基礎研究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我們一直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很多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這十年有了很大的進展。科學研究的特點是越往前走,越覺得不理解的東西越多,這是科學家基本的認識,也是對科學敬畏的態度。我們國家到了這個階段,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參與基礎研究的主體和基礎研究的投入,理所當然應該更加重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基礎研究,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月21日,中央政治局進行集體學習,主題就是加強基礎研究。總書記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同時要求加強統籌協調,加大政策支持,推動基礎研究實現高質量發展。
科技部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我們制定了基礎研究十年規劃,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引導全社會加大投入,包括企業、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也包括捐贈,我們要加大多元化的投入。這些年,基礎研究經費從2012年的499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951億元,年均增長近15%,接近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速度的2倍。也就是説,大家都在增長,但是基礎研究增長的速度更快一些。
中國基礎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建成了FAST、穩態強磁場、散裂中子源一批國之重器,量子信息、幹細胞、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等領域也部署了一批重點項目,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等方面都有一些成果,在量子計算機原型機、人工合成澱粉、納米限域催化等方面取得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二氧化碳影響大氣,這是一個問題,但如果把二氧化碳加上其他的物質,用好的工藝、好的技術把它變化澱粉。澱粉在工業各方面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這樣就實現了循環利用變廢為寶,這都是科技帶來的成果。例子可以舉很多,涉及到國家發展安全,涉及到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也涉及到人民的生命健康。特別是重大創新基地、重大項目和高水平團隊的有機結合,快速提升了原始創新能力。
工作中我們看到,基礎研究還是有一些難點,有一些不足。基礎研究首先是能提出問題,提出真問題,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我們常講,關鍵不在答案,在於問題,問題提對了,方向才對。如果問題提得不對,或者問題提得不夠準確,可能會事倍功半。反之,問題提對了,事半功倍。我們可以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的難題中來提出基礎問題,這就是源頭活水,我們也可以憑着個人的好奇心來提問題,這就是自由探索。這兩方面要結合。但是為了解決我們國家現在發展方面的一些重大問題,這兩方面都要重視,我們要從重大的難題、短板、困難中去凝練科學問題。
當前,我們國家在一些方面都有“卡脖子”的技術短板,怎麼樣從源頭上找,把它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搞清楚,這就需要我們從基礎研究上下功夫。另外,基礎研究還是要發揮優秀團隊、優秀人才的作用。真正的基礎研究,是從提問題到提出好的研究方法,好的研究範式到最後能夠解決問題,回答一些科學難題,同時能夠就一些方法規律作出描述。要真正有一些做基礎研究的高水平科學家以及團隊。有些科學家既要有家國情懷,也要有一種榮譽感,能夠回答科學問題、發現科學問題,形成科學規律性描述,形成一些科學觀點,能夠有自己獨到見解。榮譽感要在這方面體現出來,並且在幾年、幾十年甚至百年後大家還記住這些。現在我們為什麼記住牛頓、愛因斯坦、布朗克、巴斯德這些人,就是因為有新發現,總結新規律,這是基礎研究需要的。
下一步,我們會按照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和基礎研究方面的重要指示,按照這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產出重大原創成果這個主線,把目標導向、市場導向和自由探索這三方面平台都建好,有些是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有些是市場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有些是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讓他們都有舞台,大家盡展其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聰明才智。
一是要加強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往前看,下一步應該幹什麼。這是非常難的,這就是從0到1。
二是加強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中央提出了一些重大戰略目標,支撐這些重大戰略科技是必然的。二十大對現代化強國作出一系列部署,教育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等,必須要有人才,有科技的支撐。我們科技的戰略導向必須要體系化,把若干個珍珠串成一條項鍊。
三是加強市場導向的應用型基礎研究。真正產業在應用中發現問題,基礎上找源頭,找答案,找方法。同時,優化基礎學科的佈局,發揮科技的滲透性、擴散性特點。
同時,我們要看到科技真正的希望在青年科學家一代,怎麼讓青年科學家有更多機會、更大舞台,能夠發揮聰明才智,能夠挑大樑,能夠出大成果,從而得到科技界的認可。
最後想説一下,基礎研究是一個潛心研究的過程,所謂“勇闖無人區”,基礎研究向前看是看不到引領、看不清方向。這時候路怎麼走,要求有很深厚的科學功底,很好的科學思維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有些是探索,有時候會失敗。因為科學技術的研究,特別是科學的發現,成功的概率很小,所以要準備失敗。所以我們講,要坐住坐穩冷板凳。從態度和方法上來講,科學道路上都是崎嶇的,沒有平坦的大道。古人也有一句話,寧拙勿巧,所謂拙一點就是下笨功夫,自己和自己較勁,時間一長才能拙中出巧,才能出重大成果。這實際上是長期積累,所以拙能生巧。我想請媒體朋友更多關注基礎研究,更多關注科技,使科技真正從娃娃開始就要樹立這樣一種導向,引導大家學科技,用科技,最後自己成為對科技有理解的人,甚至於成為以自己從事科技為傲的人。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