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迷上摩托車的年輕人:我太難了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綜合

來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作者:鄒帥 編輯:唐亞華

摩托車的酷,這些年從未變過。

上世紀,年輕人蹬着哈雷滿城跑,人竄得比發動機的聲音還快。現在,頂着大頭盔,身着騎行服通勤、跑山 (在蜿蜒多彎的城郊山路中騎行) 、環城的機車男孩女孩也不少。

據央廣網報道,2022年上半年,全國摩托車新註冊登記534萬輛,與2021年同期相比增加108萬輛,與2019年上半年245萬輛的銷售數據相比翻了一番。其中,25歲以下年輕人中,男女比例各佔一半。

旁觀者對於摩托車的態度是兩極分化的。酷颯是一方面,硬朗的機車,配看不見臉的“暗夜騎士”,這個畫面怎麼看怎麼夢幻。另一方面,一些不守交規、橫衝直撞,在城區裏一腳油門躥出去的騎手也製造了不少噪音和麻煩。

其實,在眾多騎手的體會和觀察中,他們也認為,騎摩托車並不是一件完全體面和瀟灑的事情,很多人因為一時興起而入坑,但最後都受不了苦而作罷。真正的愛好者,也要忍着頭盔的悶熱和發動機的高温,趁着等紅綠燈的間隙換空擋。逢颳風下雨的天氣,戴着頭盔看似波瀾不驚的騎手,心裏想的卻是:我能不能不騎車,坐旁邊那輛公交車?

上牌也沒有想象中容易,一些城市禁摩、限摩,部分號牌不再增發號段,成為稀缺資源,一個牌照就要十幾萬,還很少有人能拿到。有車友告訴深燃,她身邊就有買了車的人,因為上不了牌照,只好把車送回老家了。

關於機車,短視頻裏的浪漫與颯爽是一部分,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坐在機車上的這些人,從得到家人的理解,到考證、買車,再到上路,一直很拼。他們嚮往蜿蜒的山路,嚮往自由,他們也惜命、怕摔,也不斷在速度和激情中找平衡。機車很酷,但也沒那麼“酷”。

上路前很拼:貸款買車、隱瞞家人、車不敢放小區

北京本地人鄭源今年30歲,他形容自己“就是一騎車的。”騎機車這件事情佔據了他生活的大半,“我就這一個愛好。”

上學的時候,鄭源看到別人騎車特別酷,自己就計劃着要買一輛摩托車。“為了攢錢,我去麥當勞打工,每天濾幾百度高温的油,燙得渾身是包,也能忍。”他當時的時薪只有十塊錢左右,除了晚上不上班,他一天能上9個小時,拿到錢也不捨得花,攢起來揹着家裏人買了一輛1000多塊錢的車。“當時有一種,所有人都不看好你,但是你在堅持為夢想付出的熱血感。”

鄭源的第二輛車的身世也很“奇妙”。

5年前,鄭源的月工資只有2000多塊錢,他省吃儉用,貸款兩萬買了輛車,分兩年還款。買了車之後,他怕媽媽發現,車不能放小區,他就把護具、車鑰匙、駕駛證和車一起放到一個存車點。“我每天都給大爺遞煙,求他給我收着,跟他説家裏真的不讓騎。”鄭源每天先坐兩站公交車去大爺那裏取車,再騎車上班。

和鄭源一樣,不少摩拳擦掌想入坑機車的年輕人,都受到過來自家人和朋友的勸阻。原因很簡單,摩托車是個“肉包鐵”的交通工具,速度快,又在機動車道馳行,摔倒的時候沒有任何來自車輛的保護。“開車還有個殼,有個氣囊呢。”鄭源理解家人的擔憂,不過為了自己僅有的熱愛,他還是選擇了騎行,但會格外注意安全。

早年間,摩托車在城市內的限制還沒有那麼多,鄭源一度能暢騎二環內。近些年來,多個城市都出於交通安全、環境保護等因素,出台了相關政策對摩托車的號牌發放、行駛區域等進行一定限制。例如,京B號牌被禁止在北京四環路 (不含輔路) 以內道路行駛,而不限行的京A號牌已不再增發號段。如今,考證後再合法合規上路也是愛好者們入坑前必做的準備。

阿青今年考下了摩托車駕駛證,但考證之路經歷了一番波折。“家裏人不同意我騎摩托,我想了好多種理由都沒能説服他們。後來我知道註冊成為某急送平台的騎手,再報名考駕照可以優惠,我就跟家人説,我要學摩托車,休息的時候可以接單,能鍛鍊身體也能掙錢。”阿青笑言,家人最終被説服了。

她報名的班型原價1800元,和某急送平台合作的班比正常報名便宜400塊錢,阿青在APP上申請了騎手,收到了工作證和工作服。“要求是必須先跑完三單,才能進入這個班學習。”於是,阿青的家人開車帶她在一天之內送了三單,“鮮花、小炒雞外賣、蛋糕,三單送下來很能理解騎手有多累了。”

阿青報考的是銀鋼三輪,學車的時候駕駛的是三輪摩托車。“我當時瞭解到,學這個三輪之後可以騎兩輪,但是學兩輪之後不能直接開三輪,我覺得這個划算。”她自嘲,自己駕駛汽車的水平一般,但考摩托車證是輕輕鬆鬆,四節課就順利拿本了。

同住在北京的飄飄也是報名了銀鋼三輪班,“因為可以快速拿本,倒車也比較穩,駕校確實也是報三輪的人比較多,所以導致上路之後,我發現不怎麼會騎兩輪的大有人在。”

上路後更拼:搬到四環外、做騎行地圖

摩托車有什麼魅力,值得年輕人這麼拼?

飄飄説,入坑的原因是羨慕身邊人能自在暢快地跑山騎行,後來又刷到一些女騎的短視頻,“慢慢地心態就變成了‘女孩子騎車好酷啊’。等我買了車,我也要拍視頻拍大片,甚至在買車之前已經在憧憬離職去摩旅 (摩托車旅行) 。”

有了車之後,飄飄的心態又發生了轉變。“騎摩托的快樂太多了,可能是天冷的時候發動機帶來的温度,是天熱的時候耳邊刮過的風。也可能是油離配合完美時的流暢感,還有跟着轉速一起升高的音浪。路上,小朋友看見我會説‘哇!好帥!’朋友坐在後座也會感嘆‘太爽了’!”

飄飄和她的大韓GV300 / 受訪者供圖

不過,她也表示,和想象中的騎行生活不同,她只經歷過兩次跑山,因為覺得自己車技一般,想去的時候也儘量控制自己,剩下的時間都把摩托作為通勤代步工具了。“每天都在騎,上下班通勤單程七公里左右,偶爾去找男朋友十來公里。跑山那兩次是一百來公里。到現在騎車快半年了,我非常依賴我的摩托車,在不能開車卻又要出遠門,或者一想到打車費四五十可以加半箱油的時候就好欣慰有它。”

鄭源上學時就開始騎車,工作後又貸款、攢錢買車,但後來他還是把車賣掉,好幾年不碰車。“因為那時候覺得自己有點飄了,騎車不看速度了,我預感要出事,趕緊停手。”直到2019年,鄭源經過愛人的同意,才重新摸到摩托車。“當時我住在西二環,單位在北五環,但我的京B號牌不能進四環,就索性搬到了南四環,每天通勤四五十公里,50多個紅綠燈,但我還是風雨無阻地騎。”

跑山也是不少深度愛好者的日常。鄭源有個車友羣,名為“北京幼獅小分隊”。作為羣主和主要組織者,他一般一個月會和車友一起跑一次山,前提是天氣條件和路況都合適。

他介紹,一次活動有三四十台車參加,早上十點在加油站集合,講安全須知,籤免責協議。幾個車友做“管理員”,在隊伍裏做前後車安全保障。

之所以要強調“安全”,是因為隨着騎行大軍的增加,一些人在跑山時為了追求刺激,超速追逐、彎道逆行等危害道路安全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有人因為涉嫌危險駕駛罪被警方刑事拘留。鄭源不希望自己組織的活動中出現不遵守交規的情況。

大家一起騎車進山,北京的範崎路、紅井路、四海、雁棲湖都常去。休息的時候,一羣人在農家院吃烤全羊,聊聊天,再往回走。

“羣裏基本都是上班族,不少是程序員,平時工作壓力很大,一起跑跑山純粹是為了釋放。”鄭源説,他和車友們從來不拼速度,也不能跑太遠,“一般也就一百多公里,時間太長容易疲憊,很危險。有一次我們一個車友中途都睡着了,摔路邊了。”

鄭源和車友們的跑山活動 / 受訪者供圖

跑山,以及在四環以外暢行,是不少車友在通勤之外的玩車方式。車友們會定期總結適合騎行的路線,還會按照月份、季節梳理。新的禁摩路段、停車點也有人會隨時更新。

上路前,要説服家人朋友,順利考證;上路後,也要想盡辦法提高摩托車的使用率。一切都是為了騎車,拼點累點是常事。

窘迫和尷尬是常態,騎摩托沒想象中那麼酷

阿青買了一輛100排量的本田塔帕踏板車,復古造型,車的大小很適合通勤,也適合女生的身高。“但有人看我的車還問我,是不是電瓶車?”她哭笑不得。

在車友眼中,哭笑不得的事情還有很多。

天氣經常會讓人變得狼狽不堪。“下雨天的舒適感還不如坐公交車,又冷,又被雨點砸。穿着騎士服、戴着頭盔看起來很帥,但下雨天,頭盔下面的那個人能看見的只有水霧。摩托車又沒有雨刮器,等紅綠燈的時候趕緊用手擦,還挺尷尬的。”阿青還説,天氣很熱的時候,“等紅綠燈,旁邊都是汽車,他們在裏面吹着空調,我在烈日下面暴曬,汗直從頭盔裏往外冒。”

對於阿青這樣的通勤黨來説,騎摩托車要克服的自然條件很複雜,只有在不冷不熱,又沒有高強度紫外線的時候才能肆意享受騎行之路。

騎摩托要配的裝備也不少,從頭盔到騎行服再到護具,又沉又難穿脱。“經常有人穿着全套騎行服,拎着頭盔逛商場,我非常理解。有的頭盔非常貴,幾千上萬的都有,只能在手裏拿着。騎行服也很重,總不能逛商場前特意脱下來。”阿青表示,作為代步工具,摩托車確實能在路上帶來一定便利,加一次油跑的時長也多於電動車,但如果是休閒行程,或者需要一定打扮的場合,摩托車就很麻煩了。“女生化完妝戴頭套,再戴頭盔,摘下來發型亂了,妝也花了。電影裏那種摘了頭盔頭髮一甩的畫面,都是騙人的。”

市區通行,也基本做不到瀟灑自如。在車友們看來,鬧市區還瘋狂給油,一個猛子扎出去的,都屬於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刺客”。

熱愛,並且尊重摩托車的車友,大多還是小心行駛。飄飄向深燃坦言,擋車 (帶離合,起停需要換擋的摩托車) 在市區騎很累。

“在車多、紅綠燈多,還趕上全都是紅燈的時候,找空擋特別耽誤時間。之前我在路上碰到過一直找空擋的摩友,那個畫面又心酸又好笑。”飄飄説。

車友們的觀點是,摩托車和體型龐大的轎車、貨車、公交車並行,自己在駕駛時會產生一定的敬畏感,會自覺緩慢駕駛。不過,只有車友們知道的心酸在於,摩托車在機動車道上像個“沉默而孤獨的小狗”。

讓飄飄無奈的,還有故意在車後面鳴笛的人。“短視頻裏那種司機滴一下,女騎手就回頭比心的都是劇本,我聽到鳴笛只會被嚇得一哆嗦。”

想象中的騎行,騎手英姿颯爽,機車肌肉感十足。戴上全黑頭盔,穿上騎行服,在車海中穿行,在公路上飛馳,很有派頭。實際上,汗流浹背,風吹雨打,肉包鐵的摩托車和鐵包肉的汽車並肩而行,路上小心翼翼,很有風險。

儘管是因為熱血而入坑,但鄭源一直覺得,騎摩托車是一件快樂和放鬆的事情,不能拿命拼。“有人蔘加我們的活動會嫌我們的速度慢,嫌條條框框太多,比如有人就想跑山的時候不戴頭盔耍個帥。”他表示,每次跑山,裝備的齊全都是他要強調一萬次的事情,“而且也要量力而行,不熟悉的路況,車技又跟不上的時候,應該趕快退出或者減速。”

有一次跑山,他半路接到車尾管理員的電話,説有人摔車了。“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生氣,因為大家都不是新手了,穩穩跑的話不會出事,一問果然是操作不當,想加速。”他説。

和幾位車友的交流中,他們沒有追求極限運動的超然心態,反倒是在一次次接觸複雜的山路和惡劣的天氣中,對生命和健康越來越敬畏。不久前北京的門頭溝跑山摩托車手的事故,是大家反覆提及並引以為戒的例子。根據媒體報道,8月21日下午,一位29歲的騎手在門頭溝雙大路上高速穿行,不斷“壓彎”,車速多保持在60-70公里/小時,最高還突破了80公里/小時,當他以70多公里的時速進入一個彎道的時候,摩托車突然越過中線,駛入逆行,和對面駛來的小客車相撞,騎手掉入懸崖身亡。

提起這件事,飄飄再次提醒自己一定要安全駕駛。“千萬不要硬碰硬,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入坑的人越來越多,她也想提醒大家,不要裸騎,要遵守交規,要上保險,“為的也是能一直安全並快樂下去。”

*題圖及文中未標註配圖來源於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