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再顯“黃埔鐵軍”擔當!一名政研幹部的抗疫馳援日記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綜合

“抗疫情,須科學;防護服,離不了;穿脱法,有訣竅;一口罩,二頭套;穿大白,第三要;四眼罩,五鞋套;第六步,戴手套……”在本輪廣州疫情防控中,這段自創的《防護服三字經》,在黃埔區支援白雲區第九小組中廣為流傳,看似簡單的幾段文字,卻及時守護了“疫”線隊員們的安全。

而這,只是萬字支援日記《抗疫沒有假期》的一個細節。日記的作者,名叫趙鼕鼕,來自廣州開發區政策研究室,平日裏是一名甘當幕後的“筆桿子”,但在這次緊急支援任務中,他聞令而動拿起了“槍桿子”,擔任第九組組長,在五一假期期間帶領25名隊員始終戰鬥在防疫最前線,用實際行動展現了關鍵時刻“過得硬、頂得住、拿得下”的政研幹部風采。

五一假期,趙鼕鼕和他的隊員們戰鬥在最前沿

一部萬字支援日記傳遞黃埔鐵軍戰“疫”風采

不到3小時,近300名黨員幹部迅速集結,封控區隨處可見最美黃埔逆行“身影”。不到一晚,近20000個“水馬”緊急馳援,築起了16公里的防護“長城”。不到一天,1500名隊員聽令而行,用勞動致敬五一假期,果斷衝到最危險的抗疫一線。

“‘黃埔鐵軍’這四個字,平時經常聽、經常講、經常用,但它更多的是一個精神標識和象徵,而經歷過這次支援行動,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什麼是黃埔鐵軍,什麼是黃埔速度,什麼是黃埔標準。”説起寫支援日記的初衷,趙鼕鼕説,“自己都為自己感動。”

疫情防控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更是檢驗初心使命的考場。在任務中,他一次次見證着黃埔鐵軍“敢打苦仗、善打硬仗、能打勝仗”的精氣神,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於是決定拿起筆,用文字記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

“近2萬字的日記裏,有我們黃埔鐵軍奮力抗疫的勁頭,有隊員們創新抗疫戰法的探索;有抗疫實踐的經驗總結,也有突發狀況的問題不足……希望能助力我們自己提升戰時疫情防控能力,也希望大家一起記住這段難忘的日子。”

利用工作間隙記錄抗疫所見所想,完成了萬字抗疫日記

一場“火線”培訓詮釋黃埔鐵軍善戰巧戰

能打硬仗固然重要,但會打、善打、巧打勝仗更為重要。

這次支援白雲疫情防控,突出的是一個“快”字。留給黃埔鐵軍們準備的時間就十分緊張,有些隊員從接到任務到出發甚至不足20分鐘。

第二天,趙鼕鼕發現,儘管指揮部組織了視頻培訓,但仍有很多隊員對大白的穿脱和消殺不夠規範,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風險。

他迅速找到網格的醫護隊,請求他們為隊員們臨時再組織一場“火線”培訓。“雖然看過相關視頻,但看懂和會操作還是兩回事,大白穿脱尤其是消殺的很多細節都被忽略了。很感謝這場及時的培訓,為我們自身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隊員們自發地為醫護人員鼓掌致謝。

火線培訓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鞏固防護服穿脱技巧,趙鼕鼕根據培訓內容,並參考網絡資料,連夜整理了360字的《防護服三字經》,發給隊員們隨時參考對照,確保了全組隊員百分之百安全進駐、安全撤出,順利完成了支援任務。

一堂“微黨課”擦亮黃埔鐵軍政治底色

支援以來,隊員們夜以繼日、連續作戰,身體十分疲憊,心理也備受考驗。

為鼓舞士氣,趙鼕鼕利用工作間隙和隊員們一拍即合,要親自動手製作一面屬於自己的戰旗。説幹就幹,他們就地取材,找來一件藍色隔離衣,裁成旗面。“藍色代表健康、平安,在這個場所特別貼切,看着都温馨。”有隊員説。

就這樣,一幕生動的畫面在古色古色的戴氏大宗祠上演了:隊員們緊緊圍着趙鼕鼕,羣策羣力製作屬於他們自己的戰旗。他一邊把“黃埔鐵軍”幾個大字寫在旗幟上,一邊給隊員們講起那段感人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時,革命先輩在獄中靠想象製作五星紅旗,用一針一線繡出了對信仰的忠誠和堅守;如今我們也在特殊戰場上製作屬於自己的戰旗,用一筆一畫描出對初心的嚮往與擔當。”

“突然發現,這不正是一堂生動的‘微黨課’嗎?頓時感覺熱血沸騰、力量十足,令人難忘。”來自永和街道的試用期公務員呂雪説。

就地取材製作“戰旗”

在這面戰旗的激勵下,第九組隊員實現了支援期間全勤出戰、盡鋭出擊的目標,為打贏這場疫情殲滅戰貢獻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