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車”,一個為稍懂汽車者所不齒的名稱。
在“轎車可以合資”的指示後,大眾、Jeep開闢了外國車企在華產銷汽車的先河,走入百姓家的汽車成為了中國汽車工業史中的新篇章。當時北汽吉普拿出的是切諾基,上海大眾則提供了桑塔納,均屬於是在海外市場經過檢驗的成功產品,但它們在國內都遇到了水土不服分情況,除薄弱工業基礎的困擾外,前者更是因為缺少產品更新與高油耗而最終停產。
不過上海大眾最終卻挺了下來,並將德國技術標準與德國汽車一起成功帶到了中國的土地上。此次成功背後的市場原因即一款大氣、耐用、經濟的汽車是當時中國消費者所需要的,一輛大眾桑塔納是中國車市所需要的。
此後,合資汽車遍地開花,在“老三樣”中,東風雪鐵龍敏鋭地察覺到了中國消費者的特殊需求:有屁股的三廂車。在某一時間段中,中國的消費者更青睞“有頭有尾”的車,富康這種兩廂車似乎成為了異類,因為在汽車文化欠缺、街道擁堵不嚴重的九十年代,誰需要操控或小巧呢?於是雪鐵龍便針對中國市場提供了三廂版的富康988,屬於最早一批具有特供思維的汽車,大街小巷的雪鐵龍出租車大多屬於此類。
之後的大眾寶來、朗逸也屬於特供車,但此時的特供車卻開始了兩個方面的轉向,尊重市場還是圍地圈錢的討論圍繞着這一類車型展開。事實上,僅針對某個市場推出特定車型並非中國特例,如美國人可以買到Mustang的同時,歐洲人則只能選擇福特Capri。
但由於法律法規的不完善與車企內部標準的不統一,在中國,部分車企的偷工減料被曝光了出來,不僅在舒適性配置上不足,而且在安全成績上也比較差。不過縱觀同時代的合資車,我們不難看出這屬於是合資車的通病。
除此之外,所謂另一種讓人不爽的所謂“特供”是限制或只提供某些配置的銷售,這更多是出於一種市場原因的考量,比如雷克薩斯ES200的2.0自然吸氣版本便只在中國銷售,寶馬1系三廂版也是如此;而另一方面,則會出現不提供手動擋或高性能版本的現象,福特Mustang或雪佛蘭Camaro就屬於此列。但事實上,即使其引入高性能版本市場往往也不會認賬,更多的只是愛好者們的憤怒罷了。這方面屬於市場行為,願打願挨倒也無法多説什麼。
再之後則是更加普遍的“L”車型,為了滿足中國消費者對大車身空間的需求,以奧迪、寶馬、奔馳為代表的車企紛紛選擇推出長軸距版的車型。至少從其銷售成績來説,只要不在其他地方偷工減料,這種戰略就是成功的。
最後是一些是僅在中國市場進行銷售的車型,這有兩方面的目的,一是針對中國的需求而開發的車型,如豐田雷凌、威蘭達,林肯Z等;二是試探中國車市對某一細分市場的敏感度,例如大眾凌渡。
到了現在,中國的消費者與汽車工業都逐漸成熟,這使得車企必須提供足夠優秀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口味與眾多自主車企的競爭。我們也不難發現,在早期的圍地圈錢之後,諸多合資車企已經轉向了針對中國市場進行研發而非為了成本偷工減料的模式,我們提到的豐田雷凌、威蘭達,林肯Z會是未來“特供車”的主流,像寶馬1系三廂版這種四不像的車在市場遇冷之後也逐漸退出了市場。
本質上,特供車的出現與發展即是國際車企對中國市場逐步瞭解和尊重的過程,畢竟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汽車消費市場之一,如果不能拿下這塊領地,那麼一家車企是無論如何也難以躍居一線的。
寫在最後
你若報以最大的誠意,消費者便會以他的錢包回饋你,當消費者的觀念變化,選擇增多,糊弄人的產品便沒有了生存的土壤,僅憑一個LOGO就可以走天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同時針對多樣化的市場,車企也應該引入更豐富的車型供用户選擇。
抓住內燃機時代最後的尾巴,似乎已是如今合資車企們最想達成的事情,畢竟再不引入中國消費者喜愛的燃油車,就真的來不及(割韭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