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親歷這五年 | 紅色地標更鮮亮 紅色故事更精彩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綜合

“講到上海,你可能會覺得她很浪漫,很有温度,會講轉角遇到愛,但其實不能這麼簡單地定義,在我的眼裏,這個城市的温度是轉角遇信仰。”近日,中共一大紀念館宣教部主任楊宇以她的親身經歷,向記者講述上海紅色文化五年來的發展和變化。

轉角遇信仰

這個城市藴含着相當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當你行走在中心城區,不經意間,你會發現一幢小樓就是一座歷史保護建築。當你走進小樓,一張桌子、一支筆甚至攤開的一本書,其實背後都是有故事的。

在中共一大紀念館展廳裏有一張照片讓人觸目驚心。照片上是日華紗廠童工工作場景,外資工廠中的工人每天勞動12到16小時,工作兩週才能休息一天。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我下意識去找工人的身影,再定睛一看,天哪,一羣小童工還沒有機器高,他們竟然也是近代上海最早的一批‘產業工人’。”她介紹,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因為他們是拯救最基層的勞苦大眾,通過一張照片,故事就出來了。“信仰不是高高在上的,其實很接地氣。作為黨史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去講好這些資料或文物背後的故事,也是我們工作的一種原動力。”

圖説:中共一大紀念館內的展品照片 受訪者供圖

地鐵站更名

去年,中共一大紀念館開館後,上海地鐵的一次更名讓楊宇欣喜不已。軌道交通1號線“黃陂南路站”更名為“一大會址·黃陂南路站”,軌道交通10號線、13號線“新天地站”更名為“一大會址·新天地站”。

但20多年前,她作為新人剛入職時,上班快遲到了要打車,她和司機講,要去一大會址,10個司機至少8個是不認識的。一定要再講一句,去新天地,司機才知道。她説,那個時候作為場館員工,心裏未免有些失落,總感覺好像缺了點什麼,或者是不是少做了點什麼。行走在大街小巷的出租車司機,都不知道這麼重要的中國共產黨誕生地,但是如今再打車時,司機都會説一句,“你這個單位,老靈額!”

圖説:軌交1號線“一大會址·黃陂南路站” 陳夢澤 攝

接待必選項

從中共一大紀念館一樓展覽大廳,通過手扶電梯到地下序廳時,抬眼看,有一個醒目的大標識。“每次我在做接待時,哪怕是再高規格的接待,我都會和領導講,我們現在眼前呈現的就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上海Logo。”她説,這個Logo太有上海特色了,它是上海兩個漢字組成了上海典型民居石庫門的左右立柱,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思想建黨、組織建黨、制度建黨的光榮歷史。開啓的大門象徵“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

2016年7月,上海啓動“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2017年12月,“中國共產黨誕生地·上海”形象表達主題標識發佈。該主題標識廣泛用於上海各地區各部門開展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作的環境佈置和羣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用品的製作。

上海正在不斷打響“紅色文化”品牌,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全力推動“一館五址”為代表的一批重要舊址遺址的保護利用。在她看來,上海紅色文化資源最大的亮點就是資源很集中,是成片的、系統的、完整的,挖掘空間還很大。

組團5A景區

2019年,上海市地方標準《紅色旅遊基地服務質量要求》發佈,推動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2021年6月,中共一大紀念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中共四大紀念館成功聯創國家5A級景區,並開通紅色旅遊專線。2022年,中共一、二、四大場館管理委員會建立。

她告訴記者,5A級景區的考察項目中,停車場、洗手間、觀眾服務中心、智慧旅遊等都是重要方面。但是一大地方有限,多虧了上海數字化的智慧城市提供有力支撐。“我們把新天地周邊商場所有能算的全部算上,包括周邊所有的停車場,上海有個關於停車的App就很好,最後我們成功評選。所以,城市紅色文化的發展絕對不是靠一個場館單打獨鬥,而是要整個城市形成合力,共同發展。”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孫中欽 攝

可敬志願者

“一大人”全部加起來不到100人,如果遍佈到上海的大街小巷,真的是滄海一粟。但就一大本身而言,傳播紅色文化的人變得越來越多了。其中,有一位叫沈潮湧的六旬老人讓楊宇深受感動,“我們招志願者都希望不要超過60歲,當時他來報名時,我真是擔心這麼厚的黨史他能否吃透。”

沈潮湧退休前是國企幹部,做過15年黨委書記,之前在錢學森圖書館做過志願者。他不會打字,全部都是手寫的厚厚筆記。他説:“其實我的願望很樸素很簡單,我們黨務工作者,不是隻會坐在台上開大會,我們下來也能很平易近人地把道理講給大家聽。”

“他雖然説着一口不標準的滬普,每次都能吸引好多觀眾圍着他,因為用情至深!這也只是一大眾多講解志願者隊伍中的一個身影而已。”楊宇感慨。

圈粉年輕人

近年來,有個傳播現象讓她感到非常可貴。傳統編制內的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會比較剋制,每一句話都會有出處。但是,現在的大學生志願者講解員,他們的表達方式有了變化。

“他們在講到一大13名代表時,會直接告訴參觀者,這是史上最牛創業團隊,接下來,我帶你們去看一段我們中國共產黨的青春成長史。如果回到5年之前,這樣的詞我們就算心裏知道,也是不敢用的。”楊宇説,“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不一樣,用這些更有時代氣息的鮮活表達方式,他們會覺得,我們和他們其實是交錯時空的同一代人,無形中圈粉了新一代的年輕人。”

新民晚報記者 屠瑜